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分析】不同模式的电商们面临的问题

时间:2016-08-02 09:39:09 点击:
来源:钛媒体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所以境内电商模式走过的路,犯过的错,遇到的问题,跨境电商一个都没少。跨境电商由风头正劲变成了烫手山芋,大有全员唱衰、跌落神坛之势。

绝地反击,这些或成救命之符

如今,当政策红利逐渐关上大门,跨境电商优势丧失时,还有些方式可能是“剧情反转”的机会。

首先,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等的障碍是每个平台的头号课题,而“直播+电商”的方式则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比达咨询的数据显示,2015年大电商类的新客获取成本已经达到了400元,获客成本正带给跨境电商巨大的经营压力。所以,跨境电商平台要变被动为主动获取新用户,不妨试水直播模式。

事实上,除了聚美外,其他跨境电商已在开始尝试,如蘑菇街宣布将投入3亿元扶持旗下艺人;网易考拉海购将直播化运营奉为2016年三大战略之一;翁永飆除了“豌豆公主”外,也在日本市场推出了前端类Instagram的红人电商“Wonderfull”,菠萝蜜主打视频直播,亚马逊更是量身打造了《时尚密码现场》直播类节目......

尽管他们可分为网红类(含明星)直播和互动类直播两种模式,但都是基于UGC或PGC,利用直播的方式打造丰富新颖的内容,为平台引流,提高打开率和购买量,这和美拍、花椒等纯直播平台不同,电商+直播就是为了商品售卖。

其次,目前多数跨境电商平台依靠爆品、标品,通过“低价”“爆款”等活动打开市场,尤其是母婴类,以致奶粉、纸尿裤等一度成为海外购物的代名词。然而时过境迁,爆品、标品将不再适用。

毕竟依靠爆品、标品获取来的用户几乎完全毫无忠诚度,一旦价格战退却用户也将大批流失,对平台而言既没有提升对品牌方供应链的把控力,也没有提升对终端消费者的持续服务能力。

并且境内电商的爆品战略并不适用跨境电商,因为爆款SKU拉量、长尾SKU赚毛利的逻辑是建立在多数销售品牌已在消费者心智中有较好认知的基础上。但如今多数海外品牌消费者并无太多消费认知,一旦平台方过度使用价格体系,消费者就无法形成正确的价格认知和品牌认知,平台方就只能一直打价格战而培养不了其他产品的正常销售,最后掉进死胡同。

另外有数据显示,和去年母婴、保健品销售占比达50%以上相比,今年轻奢品、服饰类占据了“黑五”国内销售的主流地位,营养品和高客单产品将成为新宠。并且随着90后的崛起,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逐渐成为海外产品消费主体,追求价值敏感而非价格敏感,因此做国外的三四线品牌会更有机会,因为品牌方会认可平台并给予更多支持。

最后的重中之重,还是“得供应链者得天下”。跨境产业上游最大的瓶颈还是供应链,比如几款爆品的品牌商如花王等,国内无法与其直接签约供货,但即便平台用复合供应链来维持货源供应,也还是出现了上游供应链不稳定,价格基本透明,无毛利等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各大平台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小红书、蜜芽、菠萝蜜、笨鸟海淘等都在积极布局国内保税仓和海外仓;天猫国际采取保税和集货两种模式来提升供应链的效力等等。尽管方式不一,但胜败与否的标准还是用户体验。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 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