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京东同时瞄准线上超市,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不过,京东在超市这个高频入口的做法还是经销。换句话说,京东通过自营买断的方式,从品牌商、代理商或者渠道商买货,再由自身自由定价。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京东超市SKU远不足天猫超市、1号店充足的情况下,将开放平台商家的商品也纳入到了商超商品体系中,但配送却由开放平台商家自由承担。
对于商家来说,不参与商品售卖的最终定价权,会造成渠道乱价的情况。其次,商品在平台上的用户消费数据也无从得知,无法跟踪和二次营销。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同样遇到一个难题——无法获得京东提供的确定性服务。简单来说,用户同场在京东下一次单后,需要分N个包裹N个时段来收取商品。这和天猫超市一站式购物所带来的确定性服务有着本质区别——京东是按照品类建仓,如3C数码仓、服饰仓库、生鲜仓库,等等。
阿里的野心:绝不是一个线上沃尔玛
阿里巴巴在线上超市的布局同样紧锣密鼓。
7月初,阿里巴巴进行了一次低调的人事调整,曾经在沃尔玛工作了17年的江畔正式出任天猫超市总经理,同时兼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一职。据介绍,江畔曾历任沃尔玛中国华西区营运总监、华中区营运总监、大卖场营运店务规划部总裁、沃尔玛中国区副总裁。
7月14日,阿里巴巴随即召开天猫超市战略发布会,江畔正式登台亮相并宣布,“天猫超市将会是继淘宝、天猫、聚划算后的第四个平台。”天猫超市在阿里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然而,与天猫同为B2C模式的天猫超市,却与天猫有着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正如前文所述,在天猫超市经营的商家需要将商品统一到菜鸟网络提供的仓配体系中。“我们给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确保了用户在物流端收到的体验是确定性的。”天猫超市华北区负责人程少雄表示。
在物流层面,天猫超市和菜鸟联盟将继续通过“仓+落地配”的模式,在全国完善高效的仓储配送网络——在核心节点城市设立仓储配送中心,整合各地服务能力强的落地配企业,辐射周边城市配送,以实现最短的路径达到最快的配送时效。菜鸟网络相关人士透露,依靠菜鸟联盟的配送体系,天猫超市已经实现在全国近700个区县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妥投率高达99%,远远高于同行业。
在落地城市选择上,天猫超市宣布了“一路向北”的战略,将首站放在了北京——京东起家和发迹的大本营。随后,天猫超市宣布进入上海,再到“北上广深杭”五城,再到五城之外的全国11各重点城市。程少雄表示,“基于阿里对各个城市顾客的购物习惯分析,天猫超市还将开展本地化运营。”
依托天猫平台商家,天猫超市的商品SKU覆盖了国内外主要日用百货商品。值得一体的是,进口商品是天猫超市深度运营的其中一个主要类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阿里整体全球化的战略。今年4月,麦德龙入驻天猫超市,接下来,天猫超市还将引入德国Inferno、西班牙DIA等十余家海外超市的商品。
这些战略布局的背后,需要天猫超市真金白银地投入。去年7月以来,天猫超市投入超10亿元对消费进行补贴,一年后,天猫超市再次启动“双20亿计划”:20亿元继续补贴消费者,20亿元用于打造供应链、商品结构和服务升级。
究竟花落谁家?
在江畔放出豪言称天猫超市要在三年内做到线上线下第一后,刘强东也不甘示弱,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表示,京东未来仍将把扩充商品品类放在第一位。同时透露,正考虑如何在三年内结束商超之战,做到线上线下第一。
前端是争分夺秒的砸钱抢占市场份额,后端是仓配物流建设的生死时速,这场战役考验的不仅是谁的资金更为雄厚,更是双方的实力与战略决策。
有专家分析称,即使是线上超市,其经营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超市身上,这方面其实可以借鉴线下超市的成熟机制。比如在选品方面,页面上的每个货品都要有自己的定位,比如哪些货品用作引流,哪些商品用来帮助超市获取利润,并根据货品职能的不同,各自在页面中的位置也不同。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