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京东同时瞄准线上超市,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线上超市战火再起。
近日,天猫超市在上海宣布,未来一年启动“双20亿计划”,同时总结“杭州北京双主场”战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而就在三周前,京东和沃尔玛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旗下的网上超市1号店被作为交易标的注入京东。一前一后,互有所图。
这场关于线上超市的战争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打响,率先开枪的是天猫。在老巢被竞争对手大肆“轰炸”后,京东终于按耐不住,先是统一京东超市品牌,接着推出O2O业务“京东到家”,再而投资永辉超市。而依托天猫乃至阿里生态体系资源,天猫超市的攻势从一线城市拓展到二线城市,并试图在每个城市都烙上天猫超市的“印记”。
战争一旦爆发后,谁也无法停止弹药的供给,直到决出胜负。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强东,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天猫超市总经理江畔前不久都曾说过同一句话:“要在三年内成为线上超市第一。”
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但京东和天猫超市在夺魁战中,还需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华润投资新美大、顺丰旗下跨境电商平台丰生活上线超市频道、线下商超们在借助微信试图完成O2O链路的打通......这一切对于天猫超市和京东来说,除了相互拼刺刀外,或许还要面临更多的牵扯和残酷。
再下一城:线上超市之争
继服饰、3C家电之后,线上超市成为电商平台争相抢夺用户的新大陆。
这块新大陆目前还处在初级开发的阶段,用户需求还远未达到饱和。曾在沃尔玛工作了17年的江畔道出了线上线下的规模鸿沟。他告诉电商在线记者,“整个快消行业在线上消费占比很少,只有7%,线下则占到90%甚至更高。所以,这个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相较而言,服饰和3C家电等市场已经被电商开发的红利殆尽。无论是平台型的天猫,还是自营式的京东、唯品会都面临着增长放缓,且用户增量在减少的局面。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曾在接受电商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看,电子商务的用户增量在减少,这部分红利对所有品牌和渠道的影响在消失。”
而就在电商红利殆尽时,线上超市这样一块市场巨大的消费市场,给了所有包括线上线下的日用百货“玩家”一个快速分食蛋糕的机会。
掩藏在机会背后的是,快消品的高频次购买属性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通过提升消费者体验来增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不仅可以带来稳定的流量,其品牌力(品牌影响力)也会向平台其他品类延伸:单点突破,迅速迭代。天猫超市和京东正是看中了这个品类属性的特征,分别投入了战略级资源。
此外,网购人群的消费理念已经从低价转向便利性,线下超市不管从拥堵的城市街道、难找的车位、冗长的结账队伍还是动辄就要花费半天的时间,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在快节奏的一二线城市,网上超市的便利刚需已经显现出来。
京东的算盘:利用O2O将渠道下沉到社区
京东的算盘是,通过物流服务,将自己的渠道下沉到小区周边的便利店。试想这样一个购物场景——用户在京东商城或京东到家APP上下一单后,京东配送人员就可以从用户小区周边最近的便利店提货,再配送到用户家中。对于用户来说,物流服务的便捷性成为维系用户和平台的纽带。而对于便利店来说,所有的商品可以由京东来提供。对于京东来说,这是渠道下沉最有利的“抓手”。
为此,京东采取的战术是资本整合——通过投资和并购弥补用户获取、供应链欠缺和物流服务上的完善。
在上游用户获取上,京东战略结盟沃尔玛,拥有1号商城包括“1号店”的品牌、网站、App等主要资产,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用户数据单薄的状态。3C家电起家的京东,在商超人群精准性上,并不具备先天优势,而1号店弥补了用户维度上的短板。众所周知,女性是商超的主力消费人群,这对于3C起家的京东来说,是增量市场,同时也是真正让刘强东期望用户能够“逛起来”的原因。
而在物流服务体验上,通过投资永辉超市,众包物流平台达达,让京东在物流配送服务上的触角伸向了线下商超、零售店和便利店等业态。京东到家副总裁邓天卓曾坦言这种投资背后的深意——京东到家不是独立的生意,而是在集团内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一是京东到家有更高频次的购物入口,用户不会丢失甚至带来差异化新用户。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