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互联网+物流企业的五种模式与发展前景
货运版“滴滴打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那么货运“拼车”这一路径能否行的通?从目前市场来看,拼车还是存在一定成长空间。拼车模式以整车为单位,但并不是指整车出租,“拼车”模式和海运船舶的分仓理念相似,将车辆的空间按照货物的体积大小进行划分安排,通过系统统一调配,配送车辆可以多点取送,多装多卸,将社会闲散运力整合起来,同时达到成本和效率的最优化。
分析:目前市场上“拼货”的主流观点是“高频打低频,强需求带动弱需求”,但是在市场尚未完全打开之前,拼车的空间利用率想必会打折扣。另外技术、货源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时间、空间和距离三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也难以定位。
四、平台招投标模式
此种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货运需求,司机在平台展开竞价,用户根据报价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司机进行接洽。以此模式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物流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平台对供应链的控制价值,企业一旦可以掌控供应链管理技术,那么后期将有很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分析:互联网本质是公开透明的,互联网物流企业的货运报价也会越来越接近刚性成本,那么在平台竞价的压缩空间就会变的有限,货运物流交易效率要求较高时,竞价就会失去优势。物流企业如果想通过补贴拉低竞价来扩展市场份额,长远来看这种烧钱模式很难持续发展。
五、立体生态模式
商业模式中最大的赢家是链主企业,供应链从单独一条链向多条链整合过后就延伸出平台模式,如果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那就成为了立体的经济模式。互联网物流企业将基层的末端配送运营、干线整合、全国仓储圈地、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这一系列就会组合成物流的立体生态经济模式。立体生态经济模式最终会掌控整个商业生态,成为最大的供应链链主平台。
分析:从我国目前物流行业整体来看,空运、铁路的主体运力在国有企业,而公路物流运力散乱。因此立体生态模式的整合难度非常之大,因此立体生态模式物流骨干网的“骨干”整合将成为其重要短板。
如何搭上互联网+物流的这趟顺风车?
“互联网+物流”形成的首要因素在于将改变原始物流的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智慧物流。“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建网站、搭平台、开发APP,而更多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物流产业,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各企业若深耕“互联网+”领域,在流程管控、配送效率、用户体验上做到极致,想必能够在互联网物流的红海中拥有一片天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