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存在14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物流园区的“黄牛”如何转型升级?如何互联网化?
互联网革传统产业的命,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消灭到中间环节,一切供求信息扁平化。在物流一线的园区商业业态中,中间环节就是靠信息中介谋利的“黄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否消灭“黄牛”呢?
业界有两种观点:
1、“黄牛”会被革命掉,互联网大势所趋;
2、“黄牛”存在即合理,一时半会还不会灭掉。
黄牛将一分为二,那些保守着传统模式,毫无增值服务,不具备资源优势的黄牛,会很快被革命;而那些有一定互联网思维,善于在变化中求生存,能够快速融入园区互联网平台的黄牛,借力于互联网工具,升级成为“物流运力资源经纪人”或“货运经纪人”,他们和司机之间传统强关系,逐步会互联网化,经纪人未来的价值靠服务获取利润,而不是单一的吃差价。其实这一点,和房产中介当今的现状是异曲同工。
二、西部物流园区如何定位?如何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物流园区是数千家,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地市级园区、县级园区,各种园区参差不齐、模式百花齐放。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北上广一线的园区已经陆续成功落地运营,而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现在大部分还出去待运营状态,或者粗放经营状态,西部园区如何运营成为大家的关注的话题。
方法:
1、与沿海同类性质的园区结盟,实现资源整合,模式创新;
2、结合西部产业互联网化的趋势,聚焦定位产业经济聚焦的物流园区;
3、以免费模式,带动物流关联企业入驻,聚合资源后通过增值服务获取发展的空间。
三、已建成的园区如何市场化?战略和定位是什么?
已建成的物流园区,其实已经在定位方面初步被圈定,在位置和服务功能上有所约束,如果园区已经建成,但定位还模糊,那多半这样的园区是处于初期盲目建设的后果;或者建设园区的为非物流行业的机构。
关于如何市场化和定位:
1、经营方面:可以向连锁化、服务平台化、交易移动互联网的玩法,但不能跟风,需要因地制宜,学习传化、林安的搞园区的企业很多,但真正玩转的不多,何况当今的传化和林安也在做新探索。
2、定位方面:存货型仓储园区、公路港型园区、Crossdocking型枢纽(含城市共配枢纽)、产业链节点型园区...这些方面可以参考,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你的不同运营方式和资源整合策略。
四、物流园区如何做好综合规划?
当前物流园区规划,已经与过去传统基于地面的宏观规划上有着天壤之别。
从规划的目的来看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用于政府审批初期建设的规划:这样的规划是传统的物流园区规划,一张图纸、一个宏观的功能定位、一个社会价值呈现、一个宏观模式的规划。获取政府审批,同时实现圈地和建设为目的。这是最粗的物流园区规划。
2、基于现场运营的规划:内部园区体系建设、商业模式规划、功能定位(如零担专线、车辆管理、仓储转运等)。
3、平台型运营规划:涉及交易平台、支付平台、金融保险、诚信体系、商业配套、信息化结构、会员体系等一些列的规划。
4、多园区协同规划:这是在但园区基础上提升出来的跨区域平台型规划,从O2O交易、公路港对接、运力资源池管理、不同层次的园区对接.....
当前,真正做到第3、4层次的规划,目前几乎很少,这才是未来园区的发展趋势。
五、物流园区是否走向过剩的状态?如何向零担专线发展?
在普洛斯的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过去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复合增长率是17.4%,人均仓储面积是美国1/12,未来15 年后预计达到美国1/3,潜力巨大。但是中国现有的仓储设施中,超过70%建于90年代之前,超过75%无法满足当前的物流要求。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园区呈现严重供求失衡,高端的专业的物流园区缺乏,粗放的低端的园区泛滥、过剩。
物流园区如何与零担专线协同发展?这个问题与园区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公路港型园区,可以实现与零担专线的平台化对接;而传统的存货型园区,仅仅是从货物出库作业上面时间业务对接。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