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陈琪:不在风口,怎么实现爆发增长?
抢到了风口,猪也会飞起来,但是没抢到怎么办?蘑菇街用四年五次转型,最终弯道超车证明了,不在风口,照样可以爆发增长。
2016年6月,蘑菇街、美丽说、淘世界宣布合并,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出任CEO。陈琪说,蘑菇街从来没有碰到过特别大的风口或特别有利的资源,用转型来扩大规模,是蘑菇街应对竞争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很多创业者可以复制。
7月16/17日,陈琪携手微影时代、乐视体育、丁香园等三大独角兽核心人物登上研习社讲台,揭开《独角兽创新密码》。
我们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年轻的女生每16个月要换一部手机,那么16个月后,会有多少用户把你的APP装回来?
研究结果对小创业者来说不那么乐观:绝大多数人不会在换手机的时候把非常垂直的APP装回来,因为垄断性APP正在覆盖小的功能。
这些APP由传统意义上比较强的公司推出,他们的包容性和产品的丰富性正在迅速变化。比如,支付宝可以聊天,百度地图可以订外卖。
因此,接下来的竞争是所有APP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简单的同行业竞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扩大规模。
只有扩大规模才能活下来
不能到了瓶颈才做下一步
与其慢慢死,不如大胆冲
当你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加乘效应。
蘑菇街的几次转型主要为了规模,只要发现有新的方法可以迅速扩张规模,就会大胆地冲上去,而不是抱残守缺地守着以前的一点成绩。
这是很多创业者可以复刻的过程:增长到一定阶段,在战略上要非常清晰下一步应该怎么增长。以前所有的客户都当下一阶段的种子用户,不管是千、万级,还是上亿级,不能到了瓶颈才开始做下一步,要非常大胆地往下面去找下一波的成长空间。
一旦有了这样的计划,不要担心以前的东西没有了,与其慢慢地死,还不如大胆地往前冲。比如,蘑菇街从导购转向电商,不仅仅是淘宝封杀的被动选择,也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因为导购是个轻工具,创造的价值不大,很容易被取代。做导购要花很多精力做比价、同款,想尽办法提高用户转化率,但要做得更多就很难,因为拿不到后端用户行为的数据。最后路越走越窄,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
但成为交易平台的话,价值更扎实,有各种数据沉淀下来,可以让卖家卖得更好,买家买得更好。这就完成了蘑菇街从工具到平台的价值升级。
我们判断,接下来的20年,公司必须成为超级大的、跨领域的集团公司,若是只做小小一点的公司,会被边缘化、渐渐淡出主流战场。未来的集团公司在业务领域上应该是网状的,资源的流动互相交错。
每次转型都要反应飞快
如果一开始就征求大家意见
可能错失关键的战略机会
很多公司以为自己的转型是在创新,其实是在走产品生命周期。
蘑菇街的创新,一是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迭代;二是根据市场和资源的变化迅速调整产品形态。
比如,2014年底完成向社会化电商的转型,当时就是在深圳跟几个投资人聊了一晚后,突然感觉做社会化电商的时机到了,决定重新回到C2C。当时把电商与社交结合起来的方法论并不完美,蘑菇街可以率先尝试吃这只螃蟹。
我回到公司后就跟合伙人商量,一晚上确定组织架构,第二天宣布200人负责推动转型,第三天150多人进入新岗位,6周后上线新APP,整个公司其他的300人做原来五六百人的工作。
蘑菇街每次转型的初期,我的要求都是我的决定他们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差不多做出样子后,每个人有自己负责的领地,开始放权。
对于转型而言,如果一开始就要征求大家的意见,是不可能做到快速反应的,也会因此错失掉关键的战略机会。
快速转型有潜在风险
稳定的团队
可以让转型风险明显减小
我们一直在转型,大家总是说你们会不会一下用力过猛?会有这样的风险,但我们公司的风险明显比别人小,很大的原因就是团队非常稳定,团队对战略执行的坚决度远远超过其他的团队。
我经常给团队打比方,和主要的两三个竞争对手相比,大家都同样地干了四年时间。如果我的核心团队20个人,都是稳定地跟我一起工作,四年以后加在一起就是八十年的经验。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