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发展政策 促进“互联网+物流”市场一体化发展
2。从价值实现向价值创造转变
“互联网+”的植入,改变传统物流行业仅作为商品和服务价值实现的定位。工业化思维下物流服务被视为售后成本,是产品销售的延续,只是产品价值实现的部分;“互联网+”下,产品成为成本,物流等服务成为创造价值的核心,承担起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功能,逐渐成为感知用户需求的终端“神经末梢”。工业产品价值创造构成中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降低,而以物流配送为代表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或中介服务占比显著提高。
3。从标准化向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转变
“互联网+物流”产品和服务是基于信息化大数据思维,通过定制化服务实现差异化,从而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迅速推广使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的实现方式也发生了显著改变。企业根据消费者异质性需要提供差别化服务,通过对时间、地点、质量、交付方式等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体验度。
4。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在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者注意力也由产品质量转向服务体验。“互联网+物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社交媒体、关系应用、大数据等,能够更加精准识别消费者需求、明确价值所在,通过干线、支线、仓储、配送、装卸打造用户高差异化的最佳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多层次服务、更深的参与感、便捷的支付等,从而大幅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体验度。
5。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物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日常运营会产生海量数据,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物流企业成为获得在线数据的重要端口。信息时代供应链走向开放和社会化协同,大数据成为物流企业至关重要的新型生产力。通过数据或信息汇集和匹配,物流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由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云物流、云联网、云计算等广泛应用,拥有海量数据的物流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发生着重要且显著的变化。
展望与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货物网络,使得采购、生产、销售和贸易发展等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大型物流企业随着本国制造产业的转移跨越国境;国际产业间分工、国际产业内分工日益向国际产品内分工延伸,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日益体现为国际产品内工序环节的调整和转移,促使更多商品在更大范围做更远距离、更大批量的流动,对物流资源的快速集散提出更高要求;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全面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将带来巨大的国际和区域物流需求。
在“互联网+”推动下,物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突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经营模式互相跨界融合延伸的趋势明显;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商务方式,代表未来的贸易、消费和服务方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要求物流前移与产品对接及快速响应,云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物流服务外包整体性和复杂性的提高,供应链物流发展迅速,要求从物流的角度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金融和物流深度融合,贸易、物流和金融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需求增加较快。用物流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捕捉把握研究物流新趋势和新机遇,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