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1号店也被收购 为何上海的电商难逃命运怪圈

时间:2016-06-23 16:25:52 点击:
来源:一财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1号店被京东收购,让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被抛出来咀嚼——上海互联网公司为何难逃被收购的命运?上海到底有没有互联网土壤?但这个话题就像几泡过后的茶叶,从当年的“上海为什么留不住马云”开始喝,喝到现在已鲜有什么新味道。

从早年的易迅,到大众点评、安居客、1号店,这些公司上演了类似的剧情。为何上海互联网公司难逃被收购命运?其实这多少有点伪命题,资本异常活跃的 互联网圈每年都在上演并购大戏,被收购者遍布全国,只是上海尚没有一家准巨头扮演过收购者的角色,当它再被拿来与城市体量相当的北京做比较时,让人慢慢形 成了这个印象。

张涛离开大众点评时泪洒公司的照片让多少人动容感慨。要知道,上海用户对点评有很深的情结。无论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公司就是自己的孩子,拿钱走人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结局。但当公司真走到那个境地时,实属无奈。

要分析原因,首先可以排除成本因素。有人说在上海办公司很贵,但是你横向比较一下京沪两地互联网圈的收入就会发现,北京的人力成本比上海贵很多。这 是互联网公司一笔很大的支出。另外一个因素应该排除用户土壤,上海互联网用户的数量、活跃度、贡献度等在很多方面是超过北京的,市场足够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兼CEO跟我说,这是结构性因素,互联网公司对人才、团队的依赖性很强,上海互联网公司势必要从本地招很多 人,受这座城市文化氛围的影响,本地团队更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说白了就是相对缺乏狼性,对员工来说这未必是坏事;管理层在判断未来走向时更现实而理 性,谋定而后动,很少能看到王兴这种赌徒性格的人。对于资源依赖型行业,上海做的风生水起,但互联网对资源的依靠性让位于对人才和团队的依赖。

随便一个工作日,晚上9点多,当你站在杭州文一西路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大门口,看到几栋灯火通明的大楼,从里面走出来的员工还拿着手机沟通业务,就 知道互联网公司有多拼。李彦宏曾经公开对百度缺乏狼性表达过忧虑,互联网的这种创业氛围,影响着从创业者到员工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保安。

和硅谷相比,中国互联网环境重模式、轻技术,不是你拥有一批技术大牛就能包打天下。像虚火过往的O2O行业,技术的重要性小于运营,在市场拓展和业务扩张时,有时候“野路子”更管用。

说到人才结构,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上海交大可谓上海互联网圈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曾碧波、王建硕、张旭豪、沈南鹏。但除了交大,再没有 一家上海工科院校扮演这个角色,倒是上海财经大学走出了张勇,财务出身历经盛大和阿里巴巴。相比之下,北京高校对互联网圈的集群性贡献要明显的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1号店,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