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跑马圈地 抢滩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
而与之相比,国家邮政局于2015年4月发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39.6亿件。也就是说,智能快递柜启用两三年以来,累计派件数量不及一年快递总量的0.8%。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智能快递柜目前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还未形成规模效应。
而在国外,24小时自助快递站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日本每栋楼宇都有一个标准的配置用来收发快递,德国、俄罗斯、法国等其他国家都在使用。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智能快递柜市场前景明朗,末端配送市场隐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智能快递柜领域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由于智能柜提高了末端配送效率等,所以也需要更高的购置成本、运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行业快递企业借智能快递柜占领数据入口
目前,国内快递业正面临新的生存瓶颈。而在互联网经济下,真实动态的消费数据成为竞争核心,智能快递柜则是连接消费者数据的一个很好载体。
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看来,此次五家快递企业这次联合建立“智能柜”,表面竞争完善服务网络,背后更强大的意图是掌握消费者的真实动态数据。
杨达卿告诉记者,随着京东、苏宁等自营电商越来越强地掌控上游货主数据,并掌握终端消费数据,快递企业很可能沦为替人跑腿的工具性企业,增值空间进一步萎缩。因此,快递企业极力占据数据入口,并掌握动态真实消费数据,这也是近两年的快递发展新趋势。
“末端配送领域竞争激烈,但目前行业整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摸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看来,除了物流企业抢占布局之外,电商以及互联网巨头也进入终端配送领域,可预见末端配送领域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尽管智能快递柜是一个新兴产业,但由于其发展迅速,且与快递物流公司以及电商企业联系紧密,其行业并购已经开始。
早在2015年7月,丰巢试图拟增资认购第三方快递智能柜——三泰控股旗下的速递易30%-40%的股权。不过两个月之后,最终因整体估值、入股比例、业务合作、回购权等核心条款未能达成一致,双方终止了合作。
而在2016年5月18日,菜鸟网络宣布联合12家快递公司和包括丰巢、速递易在内的8家自提柜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快递自提柜服务平台。根据公开数据推算,目前丰巢快递柜占据了菜鸟平台上约40%的柜机网点。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分析认为,去年丰巢与速递易收购终止,不排除获得增资后的丰巢再次启动收购。而风巢背后股东顺丰布局社区智能快递柜的最根本目的主要是想进一步渗透社区O2O服务,因此也将会在下游服务上有所发展。
第三方点评
互立壁垒,难成规模效应
目前,智能快递柜普遍存在四大痛点:一是服务承载能力固定,遇“双11”等消费高峰易爆仓;二是快递柜进社区存在入驻困难,被多头争利;三是作为基础设施投建,盈利能力普遍不足;四是快递柜多数只能满足标准化小件,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网购需求。
此外,智能快递柜还没有看到较好的多样化商业落地。智能快递柜不应该像目前这样是一种独立的末端模式,而应该作为一种高效的智能工具植入,同时解决消费者与代收点时空不匹配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能快递柜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各公司之间互立壁垒,用户数据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的规模效应。没有全国性的网络资源,对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都不利。
丰巢融资后,或通过并购加速资源集聚。目前国内快递柜企业普遍生存艰难,年内或有一些收购整合加速资源集聚。其中,服务和货源较为稳定的校园智能柜和成熟商业区智能柜企业,将是被收购的重点。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