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知识贴】仓储管理 储位管理的方法与步骤详解

时间:2016-06-20 08:44:55 点击:
来源:仓库社区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拣货单在设计时应对各个项目,如货架编号、货号、数量、品名合理安排顺序,以免拣货时产生一位多物、一号多物、拣错等错误出现。

储位管理的原则

储位管理与其他管理一样,其管理方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基本原则有以下三个:

1、储位标识明确

先将储存区域详细划分,并加以编号,让每一种预备存储的商品都有位置可以存放。此位置必须是很明确的,而且经过储位编码的,不可以是边界含糊不清的位置,例如走道、楼上、角落、或某商品旁等。需要指出的是仓库的过道不能当成储位来使用,虽然短时间会得到一些方便,但会影响商品的进出,违背了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

2、商品定位有效

依据商品保管方式的不同,应该为每种商品确定合适的储存单位、储存策略、分配规则,以及其它储存商品要考虑的因素,把货品有效的配置在先前所规划的储位上,例如是冷藏的商品就该放冷藏库,流通速度快的商品就该放置在靠近出口处,香皂就不应该和食品放在一起等等。

3、变动更新及时

当商品被有效地配置在规划好的储位上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储位的维护,也就是说商品不管是因拣货取出、或是商品被淘汰,或是受其它作业的影响,使得商品的位置或数量发生了改变时,就必须及时地把变动情形加以记录,以使记录与实物数量能够完全吻合,如此才能进行管理。由于此项变动登录工作非常繁琐,仓库管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会产生惰性,使得这个原则是进行储位管理中最困难的部份,也是目前各仓库储位管理作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储位管理的要素

储位管理的要素有储位空间、商品、人员及储放、搬运设备与资金等。

1、储位空间

仓库从功能上可分为仓储型仓库和流通型仓库,所以在储位空间的分配上,对于仓储型仓库,主要是仓库保管空间的储位分配;而对于流通型仓库,则为便于拣货及补货进行储位分配。在储位分配时,确定储位空间,就先考虑空间大小、柱子排列、梁下高度、过道、设备作业半径等基本因素,再结合其他因素,才能合理安排储存商品。

2、商品

管理放在储位上的商品,要考虑商品本身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

1)供应商。商品的供货渠道,是自己生产的还是购入的,有没有行业特点。

2)商品特性。商品的体积大小、重量、单位、包装、周转率、季节性的分布及自然属性,温湿度的要求,气味的影响等。

3)数量的影响。如生产量、进货量、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等。

4)进货要求。采购前置时间,采购作业特殊要求。

5)种类。种类类别、规格大小等。

然后决定如何放置,此时应该考虑:存储单位(单个、箱、托盘)、储位策略(定位存储、随机存储、分类存储、还是分类随机存储,或是其他的分级、分区存储)、储位分配原则、商品特性、补货的方便性、单位在库时间、订购频率等。

商品摆放好后,就要进行有效的在库管理,随时掌握库存状况,了解其种类、数量、位置、入出库状况等所有资料。

3、人员

人员包括了仓管人员、搬运人员、拣货补货人员等。仓管人员负责管理及盘点作业,拣货人员负责拣货作业,补货人员负责补货作业,搬运人员负责入库、出库作业、翻堆作业(为了商品先进先出、通风、气味避免混合等目的)。

而人员在存取搬运商品时,在仓库的作业中,讲求的是省时、高效。而在照顾员工的条件下,讲求的是省力。因此要达成存取效率高、省时、省力,则作业流程方面要合理化;而储位配置及标示要简单、清楚,一目了然;且要好放、好拿、好找。表单要简单、标准化。

4、储放、搬运设备与资金  

相比较储位空间、商品、人员来说,储备搬运设备与资金是关联要素,在选择搬运储备时,要考虑商品特性、商品的单位、容器、托盘等因素,以及人员作业时的流程,储位空间的分配等,还要考虑设备成本与人员操作的方便性。各储位统一编码,编码规则必须明了易懂,好操作。最后就是资金要有预算,如果超出预算,要看是否能够产生相应效益。

储位管理的方法与步骤 

储位管理基本方法就是对储位管理的原则的灵活运用,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仓储管理,仓储,储位管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