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电商进农村的“八部曲”
县、乡层面要做到“九有”:
第一,要有适合电商的产品。不是什么农产品都可以开展电商销售,要筛选出代表地方特色、具有新奇特优势、在本地区有一定规模、适宜长途运输的产品,成熟一批上网一批。
第二,要有检测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筛选出来的产品提供检测、检疫、原产地标注,对产品进行官方认证,从而提高农产品信誉,保障食品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打造品牌,持续发展。
第三,要有电商能人。培育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或引进电商企业,打通线下、线上联系,完善电商各个环节。关键是要有带头人,使乡亲们看到效果。
第四,要有创业孵化平台。县、乡服务中心要有创业孵化平台,为农村青年、务工回乡人员、电商能人提供场地、技术、培训、资金等创业孵化条件,鼓励农村居民依托农村电商创业致富。
第五,要有电商服务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是农产品上行电商集聚区,乡级电商服务站是农产品上行电商服务基本实施和操作单位,村级服务点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和协同服务的网点。三级电商服务机构形成可独立运行、相互配合的电商服务体系,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全方位支撑。
第六,要有快递公司入驻。政府部门通过招商方式,鼓励包括邮政、供销、商贸流通、第三方物流和本地物流企业在内的各种主体入驻电商物流中心承担快递业务。
第七,要有支付的方式和电商金融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在乡村服务点开设业务,建立安全、便捷的网上支付渠道,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买卖交易。
第八,要有“最后一公里”物流解决方案。建立农村电商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解决从田间地头到电商物流中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九,要有县、乡行政领导服务小组。电商进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商务、工商、农业、交通、通信、教育等各领域,县、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用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服务,统筹部署项目有序实施。
根据省区层面的“六有”和县乡层面的“九有”,逐项列清投资标准和资金来源,把资金花在明处,使之可操作、可检查、可验收、可示范。一点建成,百村复制。
“八部曲”推动电商进农村
开展电商进农村工程,需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以市场为主体,让企业和农民参与进来有钱可赚,才能健康可持续,避免政府错位,搞运动、搞福利;二是分层有序,各司其职,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省区、县、乡、村分工有序推进,避免“撒胡椒面”资源浪费;三是快速见效,农村电商方兴未艾,要抓紧机遇,建硬件,成系统,让农民看到产品售出、金钱落袋。
紧扣以上三个原则,开展电商进农村工程可以具化为“八部曲”:
一是商务厅要发挥好省级部门牵头协调作用,全省区一盘棋做好制度设计,排除各种利益驱动和干扰,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把省级“六有”逐项落实到位。
二是县乡政府要逐项完成试点县“九有”的硬件配备,标准化、公开化、透明化,建设试点县的电商基础设施。
三是培训骨干,扶持示范。直到教会农村群众开店、维护、运行,使其看到收益和效果。
四是挖掘和包装电商产品。对当地较为繁杂的农产品进行分类筛选,确定具有电商营销价值、突出地方优势又适合网上销售的农产品,同类产品逐步形成“五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外运、统一追溯。
五是推动电商集聚发展,在集聚区为快递、银行、保险、培训等设立专门场所。
六是形成规模化、组织化的电商销售主体。鼓励成立协会、联盟、合作社等组织,聚零为整,加强规模化经营,开展创业交流会、现场会等活动,提升网商素质,形成合力,互利共赢。
七是各级政府要及时总结电商进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基层和企业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加强对“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品牌的宣传。给予电商环节必要的资金扶持。
八是打造电商创客城。引入工商、税务、金融、物流等创业支撑服务主体,为电商创业创新团队提供创业辅导、培训、资源对接、风投、成果共享、思维碰撞等“一站式”的创业服务,为电商企业和个人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