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新政月考:高层协调后折中 监管再调整
这也从侧面证实,由于政策并没有明朗,各地国检和海关,根据当地情况,“模糊期”执行的标准并不一致。
前述跨境电商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地方口岸在各自揣测总局的政策方向。如果认为质检总局不会出禁止性政策的,就会有一些相对灵活的处理方案,参照过去的方式时断时续给进口企业放行;如果预测质检总局会出禁止性政策的,则坚决地按照一般贸易执行,一单也不让放行。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一份临时性解读方案,某地出台了一系列过渡性的替代过关办法,以帮助企业熬过这段博弈的模糊期。该方案显示,过渡期至2016年10月1日,有效期截至2021年9月30日。其中,对于婴儿奶粉、网购食品等品类的具体通关办法,做了折中性“通关单”的替代规定。
另一些地方开始选取一些有可能争取到的政策微调,写成建议,上报中央。
例如,缴税多少并不争论,但提出简化流程便利化,全部下放的方案。以前必须在总局做的流程,建议改到省局去做,但并不改变前置审批条件。
而对那些已经将下架商品运抵海外仓,改成直邮方式进口的商家来说,他们也感觉到了政策的微妙平衡。
其中一位商户,在新政来临之前就紧急布局,使用集装箱货柜,将可能受影响的产品发往位于香港等地的保税仓,然后通过直邮发给客户。最初,直邮通关速度非常慢,几乎陷入停滞,在4月25日左右,速度开始逐渐恢复到了新政之前的水平。
“我猜测是因为海关开始正式执行过渡性政策,但未来如何我看不准,还是得随时调整,两条腿走路。”该商户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