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新政后一个月:各大平台有苦难言
跨境电商新政从2016年4月8日零时开始启用到现在已经正好一个月,其实施情况如何?业内反馈如何?网易科技走访相关企业,谈谈新政执行至今带来的影响。
在采访中,网易科技了解到,新政的到来让过去为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的跨境电商聚集在了一起,他们甚至为微信群取了一个名字叫“为新政奋斗一百天”,他们迫切地希望新政策可以重新商议。
新政一月:淘宝代购又开始活跃
所谓熔断机制就是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而对于跨境电商而言即将迎来第一波的熔断,“保税区的备货在清空,而从海外采购的货品无法进入”,林建(化名)向网易科技如此阐述相关问题。
“你知道香港铜锣湾、旺角的水客又开始背起麻袋开始往内地拉东西了吗?”林建向网易科技表示,他同时把手机上的照片展示给笔者看,这些照片是其香港的经销商向其展示分享的照片。
林建认为,“他们是对政策最敏感的。”之所以敏感是因为淘宝代购又活跃了,同时大量跨境电商面临货源短缺,香港的“水客”就重新上岗。而在此之前,由于跨境电商的火热,中国购物者最为集中的首尔明洞一条街销售额下降20%,乐天百货销售额下降12%,针对中国出口的“水货一条街”全线关门停业。
这或许都是因为跨境电商新政的出现。
林建称,他参与了新政颁布以来之后跨境电商平台高管的几次内部会议,同时他还代表平台方多次向相关部门提交报告反馈新政实际产生的不良影响。就在接受采访之前,林建还在微信群里向几大跨境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咨询有关目前保税仓库存的现状。
从目前得到的反馈来看,各家在保税仓的库存差异明显,几个相对较大的平台备货达到30天甚至更长,而中小型的平台几个热门品类已经出现了断货,能售卖的产品品类备货时间仅剩10天。
面对多位平台相关负责人在微信群内表现出来的焦急,林建也很无奈,其向网易科技表示“目前大家能用的方法都用尽了,如果还没有改变未来可能就只能关掉跨境电商业务转型了。”
据他介绍,目前个别中小平台,已经悄悄在转型,等不及政策的调整,自己主动寻找新的出路。
新政影响为何这么严重?
被业界一直预计只是增加税收的新政,为什么在颁布之后成为如此棘手的难题?新政的影响是仅仅限于跨境电商平台吗?有没有涉及到保税区和消费者?
从网易科技从各家跨境电商企业了解的情况来看,对于跨境电商平台来说,新政的影响绝不仅仅只是增加税收而已:随着新政的到来,因为牵涉到几个部委之间各种规章制度,原来只是增加税收的类目成为跨境电商平台们越不过的一道槛。
林建向网易科技详细解释了新政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一,新政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定位前后不一,导致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尽管新政规定跨境电商零售在征税环节按照货物计征,但同时又规定公民个人是纳税主体,每人每年有两万元的最高限额,内在的逻辑还是把跨境电商零售作为个人对自用物品的进口行为。目前海关、质检在通关环节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按照一般贸易货物监管,对跨境电商来说,既承受了一般贸易的严厉监管,又比一般贸易多了交易额限制,两头被夹击。
第二,清单极大地限制了进口。新政的本意是堵住税收漏洞,增加国家税收。基于这个考虑,为满足日常征管操作需要,制定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下称清单)。但是由于清单要求跨境电商按货物提供质检通关单,相当于将一般贸易的检验检疫要求加到了跨境电商上。以食品为例,办理通关单需随附原产地证书、出入境食品包装备案书、安全性评估材料等10余种单据,还需办理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境外出口商备案等前置性审批,不仅手续繁杂、办理时间长,且未能满足前置性审批条件的商品将无法进口。据统计,受通关单的限制,绝大多数食品、化妆品、保健品、母婴用品短期内将无法进口,占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总量95%以上的商品受此影响。
第三,对网购保税化妆品增加注册备案要求,事实上不具备操作性,将导致这个品类从跨境电商消失。清单把首次进口的化妆品排除在外,即化妆品必须事先在食药监局注册备案,才允许通过跨境电商进口。事实上,化妆品早已成为时尚快消品,大多数新品生命周期缩短到半年,而食药监局的注册备案周期长(进口化妆品集中在总局药化注册司化妆品处审批,通常在1年以上)、费用极高(单个化妆品仅检测费就在8000元以上,通过注册代理公司需要20000元)。如果按照现行注册备案制度执行,相当于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大多数化妆品品类宣判了死刑。目前在食药监局注册的13万种进口化妆品,仅5万多种仍在注册有效期,其中大多数已经过时退出市场。剩余的5万多条对应的化妆品中,60%已过时退出市场,还剩2万多条信息对应的化妆品不超过3000个品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