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趋势分析】增长势头良好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取得新突破

时间:2016-05-04 08:35:08 点击: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三是新型金融业态支持力度有限。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新型的金融模式仍处于初创阶段,在金融监管、网络安全、操作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相对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庞大资金量来讲,还是杯水车薪。

产业高端环节突破进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来看,产业高端领域突破进展缓慢。

一是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不足,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虽然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在2013年已经突破2%,达到2.08%,但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仅为0.8%,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2.5%~4%的水平。

二是新技术产业化的阻力较大。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国内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扶持力度,但是,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难的问题仍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国在硅纳米微结构材料研发已取得突破,但面临国内厂商不愿在大规模应用的尴尬境遇,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产品推广应用仍存在较多问题。

三是产业链不完善制约产业升级。如飞机发动机、集成电路设备等重大装备“卡脖子”环节往往是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的配套能力跟不上。与此同时,国内碳化硅和铌酸锂等一些新材料具备一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但是国内缺乏中游器件生产企业,导致下游应用难有起色。

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支持不足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是根本。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量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都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一是人才供求总量缺口较大、地区差距明显。二是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三是高素质的技能领军人才缺乏,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

C对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国家战略规划间衔接

一是要做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及其纲领的协调配合,在战略思想统一、重大方针一致、重点方向互补的条件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二是要做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以及各细分行业“十三五”规划间的衔接,做到发展目标相互印证、实施措施相互配合、落实成效相互促进;三是要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工程、专项的落实严格遵循“十三五”规划的部署,切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

破体制机制束缚推进产业扶持政策落地

一是进一步打破政府部门分割,创新产业发展相关的重要职能部门间分工合作,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重大问题协商机制,切实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组织架构环境。二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甚至生产型消费者等创新主体,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区域新兴产业研究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等产学研用平台,促进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三是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建立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新型行业关系,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四是协调好各区域间产业布局,鼓励开展区域合作,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最合适的细分新兴产业优先发展。

采取分类施策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

针对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采取分类、分业施策,提升政策实施的效率。比如,对技术暂不成熟、短期内没有市场竞争力但发展潜力大的产业,给予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补贴;对技术较成熟、产业化水平较高但成本竞争力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产业,给予终端消费者补贴;对节能环保产业等正外部性较明显的行业及“四基”相关基础性新兴行业,可适当加大扶持力度,并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基础服务平台进行支撑;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期投入较大的产业,可重点通过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的方式进行扶持。此外,在重点领域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如大力推动创新药物审评审批、低空空域开放、宽带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政府数据开放等改革,制定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发展规划。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关键字: 新兴产业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