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重点发力冷链物流
基础建设弱遭遇“冷尴尬”
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催生的巨大发展商机使不少企业对冷链物流业产生了兴趣,但基础建设弱却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一大掣肘。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基本上是常温运输,每年仅果品腐烂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近1.3亿吨。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起点到消费点的流通、储存效率和效益还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另外,冷链设施相对落后,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以冷藏车为例,我国冷藏车保有量大约为3万辆,占货车保有量的0.3%,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而成本问题也令冷链物流发展陷入窘境,很多冷链物流企业迫于无奈,纷纷将冷藏车改成普通货车,用“泡沫箱子裹棉被”的“老法子”来达到冷藏效果。
长沙兴邦冷藏物流公司总经理吴学文说,物流成本高是目前冷链物流容易“掉链子”的最大“痛点”。“如果是在夏天,面包车车厢温度往往高于40℃,冷鲜货物10分钟内就会变质。”
吴学文算了一笔账:兴邦公司共38台专业冷藏车,每台采购价约20万元左右,比普通货车高出一倍多。冷藏车在运输途中,需保证全程2℃至6℃的温度,不堵车的话,油耗要比普通货车高出20%。
至于业界“青睐”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表示,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整体来看冷链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专业程度不高,规模普遍较小,配置规格较低,信息化程度不强等问题。”
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卫民说,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从事冷链的仓储和运输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冷链。加上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缺乏,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如何保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是整个冷链体系的重点,更是难点。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