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2016年中国仓储业发展十大热点

时间:2016-03-16 16:14:10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以托盘循环共用为核心的商贸物流标准化

托盘是单元化立体储存的基础工具,托盘的标准化及其循环共用是商贸物流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自中仓协2013年向商务部提出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建议方案以来,商务部于2014年正式开展托盘循环共用试点,与国家标准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并印发了中仓协等单位参与编制的《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发展指引》。在“北上广”等地选取30家企业,重点推进以托盘循环共用为核心的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试点企业装卸货效率提高50%以上、车辆周转效率提高1倍以上、库存周转成本降低29%以上、供应链协同作业效率提高10%以上。

2016年,商务部、国标委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范围及试点品种,把物流配送包装纳入专项行动内容,使托盘与包装相衔接,促进物流配送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和循环利用。并于2016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第二批150家重点推进企业及协会,继续以托盘标准化及其循环共用为切入点,促进相关配套设施设备标准化的升级改造和普及推广,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托盘循环共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推广实施的过程。国家主管部门的试点工作只是一个行业导向,关键是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从自身效率与效益的角度达成共识、协调行动。中仓协已经会同相关机构发起组建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联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计划,既可依托专业的托盘运营公司组织封闭式的循环共用,也可由行业组织主导建立公共平台,探索建立开放式循环共用的途径与平台。

低温仓储与冷链物流系统建设

按国家发改委等3部委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专项规划,我国冷库与冷藏车辆等基础设施已经甚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到目前为止,冷库容积已超过1亿立方米,静态储存能力达2700万吨左右,冷藏车辆已近6万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冷藏物流能力虽然还有较大差距,但也基本能够满足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的需要。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冷库以“租赁”为主的运营方式太落后、服务功能单一,缺乏全国性网络化的冷链物流公司。冷库、冷藏运输、低温配送等环节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冷链,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在流通中的安全与品质。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强调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即将颁布的“十三五”规划也把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底发布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面对国家的总体要求,面对目前的突出问题,2016年及今后低温仓储及冷链物流将会围绕以下几方面发展:第一,冷库制冷技术的创新,兼顾安全与环保、节能,宽温带冷库成为发展方向,大规模的冷库群向网络化布局发展。第二,冷库运营方式由“租赁”向统一集中管理的转变,冷库向低温配送中心发展。第三,对分散的冷链物流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设施托管,冷链物流的网络化运营。第四,冷库及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大型企业或行业组织主导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食品信息与冷链物流温控信息的全程检查、记录与追溯。第五,面向连锁超市、餐饮饭店、网络零售、机关团体、消费者个人等不同渠道或主体,立足加工食品、冷冻食品、生鲜食品等的不同特点与物流需求,建设针对性、适应性强的各种类型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仓储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