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拓荒”2016:电商进村,资本下乡

时间:2016-02-29 09:12:20 点击: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作者:李雪

条评论打印收藏

由重视线上推广转为重视线下投入,引导资本下乡、人才回流,也许将是贯穿2016年全年的农业电商主题。

新年伊始,一号文件等相关政策出台,电商巨头跑马圈地“年货节”,线上造势搭台,线下进村唱戏,农业电商在一片热闹中开年。

放弃线上烧钱卡位战,从现有的渠道优势和消费升级入手,撬动城市与农村两端,电商进村、渠道下沉,引导资本下乡、人才回流,也许将是农业电商贯穿2016年全年的主题。

“年货节”热闹开场

农业电商的2016年,实际是在马云2015年年末为“年货节”站台开始的。

2015年12月23日,马云远赴延安,高调启动首届“淘宝年货节”,大举进攻农村市场。就在前一天,京东订制了1月1日电商节,引导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与此同时,苏宁也在布局农村市场,重头戏是“易购乡镇直营店”。

“造节”只是开始,重头戏是以自建、加盟等方式设立乡村线下网点。马云表示,阿里农村战略将在未来3-5年投入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京东发展了600余家县级服务中心与数万名乡村推广员。而苏宁易购COO侯恩龙对外表示,乡镇直营店在2015年约1000家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开1500家。

电商巨头疯狂圈地,无疑是因为巨大的市场潜力。

阿里研究院曾预测,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超4600亿元,未来农资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5万亿元、农产品市场容量超过4万亿元。对于农业产业链的市场规模,网上流传这样一张数据图(如右图),粗略估算一下已超10万亿人民币。

渠道进一步下沉,成为电商巨头介入农业的破冰之船。

风投之后是巨头

农村万亿级市场的突破点,此前属于本来生活、云农场、一亩田、链农、美菜、沱沱公社、农一网、田田圈、村村乐等很多创业公司,也是风投们探险的海洋。然而“烧钱”之后,很多“冒险者”发现,已臻成熟的工业品、消费电商模式,照搬到农业与农产品领域却难言顺利。

近年来,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都在“叫苦”:冷链物流成本高昂,农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追溯及监管体系等不健全,行业难以标准化,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曾任顺丰优选和佳沃集市CEO的崔晓琦2016年初离职时表示,“暂时不会再碰生鲜电商”。

就O2O模式而言,“冲规模—募资—再冲规模—再募资”的发展方式也存在隐患,一旦形成对资本输血的强烈依赖,刷单、资金链吃紧、裁员风波、物流短板、品质难以保证等负面遭曝光,便是不出意料的劫数。

城市消费市场空间巨大的时候,电商巨头们通过试水投资农业电商来卡位,不必为更大的风险买单。城市饱和后,拥有渠道优势和资金储备的电商巨头们“下水了”。耐人寻味的是,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全面爆发,“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巨头中,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与京东金融最先实现独立运作,2016年高调拓展农业电商市场的,恰恰是阿里和京东。在战略层面,农业电商平台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似乎达成了某种发展速度上的默契。

传统行业的逆袭

2015年的农资电商卡位战,除了风投,参与者还有另一种意义上的巨头——农资生产与流通领域行业龙头:金正大投资农商1号,诺普信投资田田圈,大北农投资猪联网和智农通,隆平高科、中种集团等与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投资爱种网,人和商业投资的农丰网……初创企业相对依赖路演,而这类电商拥有的是股东融资优势与资深从业经验。

农业生产周期长,标准化程度较低,农民接受电商、养成习惯很难,需要慢慢渗透,农业电商难赚“快钱”,这也为传统行业触网留出了空间。农资电商与种植信息平台爱种网的CEO王伟文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农业土地、产品、生产者相对分散,缺少规模效应,农业电商注定很难赚钱,想要通过烧钱造势来扩大规模、让全中国农民都知道,这个投资将是惊人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入农业互联网领域的资本和玩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现在暴露出一些危机,可以让所有希望进入的资本认识到任重道远,投资眼光放得更长远。”

政策红包接连不断

2015年起,国家对农业电商的扶持政策不断加码。2016年春节小长假之前,两个国家级“大红包”毫无悬念地派给了农业电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