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生鲜电商盈利无期 出路在哪儿引人深思

时间:2016-02-26 16:33:41 点击:
来源:品途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这几个观点,套用到目前生鲜农产品行业,笔者很认同。这么些年来,我们应该对各地一些农产品滞销的新闻都不陌生,但是另外一类消息是进口生鲜农产品的热销,国内的消费者对墨西哥的牛油果、新西兰的猕猴桃、美国的车厘子、澳大利亚的牛肉越来越熟悉了。

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普遍过硬,价格却越来越亲民了,这是进口农产品销售火热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国内生鲜农产品却呈现出两个极端:低质或高价。对价格稍微敏感点的农产品,质量低到没保证;对质量要求稍微高一点,价格就不成正比的攀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从低质到高价中间,少了一个兼具优质优价特点的农产品环节,优质优价的农产品紧缺,这块市场出现空白,随着中等收入阶级数量的急剧膨胀,这两个极端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有所转变,低质向优质转变,高价向优价靠拢,这样供需才会匹配,未来的农产品市场才有可持续性。

溢价能力,与农产品质量挂钩

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的质量。质量不提升,价格上涨不会被市场认可;但是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吊诡,生产端单方面提高产品质量,成本会大幅度上升,成本直接推动价格快速上涨。于是就出现了孙立平教授文章所讲的现象:低端产品卖不出去,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优质产品价格太高,同样会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所以,光有供给侧的质量提升,并不能增加农产品市场的总利润,因为核心问题出在中间端——制度成本或制度效率,中间端的不给力,会将供给侧改进优化的效果完全吞噬,将消费升级和生产升级重新打入低价和低质的黑暗地狱。

供给侧产生质量,质量形成溢价,这是一个链条;中间端产生效率,效率决定成本,这又是一个链条。所以,事情很清楚,现有的生鲜电商这个领域为何迟迟不见一统江湖的项目出现,原因就是被这两条链子缠住了脖子,溢价做不出来,边际成本也降不下去,只看到源源不断的烧钱,而看不到盈利的终点。

先讲讲目前的生鲜电商为何做不上去农产品的溢价。农产品的质量大致由四个主要因素决定:农产品品种、生产环境、管理方式以及成品保存和贮藏。这几大因素,没有一个是可以被生鲜电商左右的,最懂农产品的是谁,是农产品的主人,有谁会比他们还懂农产品呢?有人说,生鲜电商会营销啊,那也得拿到了好的产品,营销才管用啊。况且营销搞好了,最后也不见得电商就能完全左右生产商的。

褚橙和本来生活就是例子,没有好的褚橙,本来生活也无计可施,褚橙出名了,掌控权依然在褚橙自己,褚橙可以和任何电商平台合作,并不会给本来生活独家销售权。在中国,并不是说谁拿到了好的产品,谁就一定能做好生鲜电商;而是谁能掌控农产品的质量,谁才有做好生鲜电商的基本条件,应该是这样的逻辑。不能做品控的生鲜电商,注定会昙花一现。目前的大部分生鲜电商不仅做不高溢价,有些还经常拿低价来打市场,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再讲讲目前的生鲜电商为何提高不了效率。什么是效率?通俗的说,就是干成一件事总花耗费了多少资源。记得原上海菜管家CEO于田在凌晨观摩过批发市场的运作场景后发出感慨,线下的这套自然形成的农产品批零体系是目前最有效率的农产品供应方式,成本低、效果好。关系到效率高低的是消耗资源的多少,时间、金钱以及人力物力,都会反映效率指数,最终都会表现到成本上。严格讲,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上,其总成本里的大部分都是制度成本,从现在的条件看,互联网仅仅是降低了消费者一部分体力和时间的付出,但是其它成本却大幅上升,比如出现了配送成本和分拣包装成本以及网络运营和营销成本,其总成本并没有得到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社会制度成本基本没有变化,无法和其它标准化商品电商化后的效果相比。其实,产销过程中的信任成本是很高的,什么是信任成本呢?就是把一个陌生顾客转变为下单购物的顾客所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会表现在仓储、运输、包装、网站和营销各种花销中。

提升农产品质量之路,小心大坑

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安全提高和品质提高两件事情,从农场本身讲,提高安全和品质都是供给侧的事,但是安全不光是供给侧生产端的事,还有中间端质量信任保证的关系,这两个关系少了任何一个,这件事情都玩不转。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生鲜电商,生鲜电商盈利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