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跨境电商三大战略意义和六大趋势
如当前大量进口的母婴用品和食品,国内商品标准与海外商品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性,以跨境包裹形式入境后很难进行完全的检疫检测,可能会带来商品使用问题食品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涉及较多人数的事故,国内消费者很难通过国际诉讼获得赔偿。考虑到跨境电商消费的物流成本较高,跨国退换货难度也较大。
3、服务体系不完善
海关监管方面,跨境B2C电商全面放开之后,小规模B2B和B2C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交易频次的增加带来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等方面服务工作量的几何级增长,这增加了监管难度,对海关监管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统计方面,由于现有监管力量很难对每个邮包进行核定,很多邮包的价值与申报不符,使得贸易统计数据难以反映真实交易情况。
4、税收体系需调整优化
目前跨境贸易电商主要是以快件为主,卖家无法提供报关单,大部分卖家无法享受到退税政策。货物属性认定与税收制度的冲突日益明显,以B2C进口为例,商品需要征收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而被视为个人使用的物品只需缴纳远低于商品税收的行邮税,由于实际操作中只能依据数量多少来分辨商品和自用物品。这种操作方法在跨境电商兴起之前还未有太大影响,但随着跨境电商B2C规模的日益壮大,海量的小批量物品成为流通商品,给税务界定带来很难困难。
5、支付安全需加强
支付结算是涉及交易双方的资金安全,是跨境贸易电商的核心环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由于系统故障导致支付信息丢失,更为重要的是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问题。艾瑞调研数据显示,2012-2013年中国网民在决定是否使用跨境支付方式时受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中,安全因素的占比最高,达到了36.1%。这突出显示出跨境电商的支付安全是薄弱环节。
五、五点对策措施
着眼于连通境内境外、促进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要继续完善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跨境电商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为跨境电商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1、推动跨境电商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加强对跨境电商诚信经营的监管,以诚信信息互通为重点推动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改进跨境电商统计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监管,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售后服务制度,落实企业承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引导跨境电商企业规范经营。
更好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四是打击跨境电商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强化海关执法监管力量,特别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力度。
2、增强服务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综合能力
完善跨境电商进出境货物、物品管理模式,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精简检验检疫监管流程,对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实施集中申报、集中查验、集中放行等便利措施,在试点城市率先探索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及商品备案管理制度。
提升跨境支付结算的服务能力,鼓励境内银行、支付机构依法合规开展跨境电子支付业务,在加强大额在线交易监测、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境内外企业及个人跨境电子支付需要。
为跨境电商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探索适宜跨境电商发展的贷款模式,为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融资、保险等综合金融支持。
3、降低跨境电商物流成本
鼓励企业加大海外建仓力度。海外建仓是突破跨境物流瓶颈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以大宗运输替代零散小包的运输降低物流成本,缩短配送时间,实现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本地化。
提高跨境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鼓励跨境电商企业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并完善供应链。
推动跨境物流标准化发展,推动跨境物流服务的运输工具、包装、装卸、仓储等方面采用统一标准,以标准化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
支持国内龙头物流企业开展跨境物流业务,积极引入国际现代物流企业在国内加大投资。
4、优化跨境电商税收政策
加强国际税收协调,明确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加大对逃税漏税商品的抽查和监管,实现税收公平。
进一步简化征税环节,更多采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税收服务。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