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跨境电商三大战略意义和六大趋势
2、B2C模式将迅速发展
全球跨境电商B2C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是重要的背景因素,埃森哲预计全球跨境电商B2C将于2020年达到近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27%;全球跨境B2C电商消费者总数也将超过9亿人,年均增幅超过21%。考虑到拥有超过2亿跨境B2C电商消费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电商消费市场,预计2017年我国B2C出口交易额将超过7000亿元,跨境B2C电商将拉高消费品进口额年均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
3、出口占主导,进口增长极
去年我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比达到86.7%,考虑到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动摇,预计出口电商占比仍将保持在80%以上,2017年将达到6.64万亿的规模。随着我国进出口税收体系的进一步理顺和进口物流配套的持续升级,按照更多进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向,预计未来3年,跨境电商进口的份额占比可提升至16.2%左右,将成为跨境电商的重要增长点。
4、阳光化将是大势所趋
由于历史因素和体制机制不完善,海关对邮包的综合抽查率较低,难以对每个邮包进行拆包查验货值和商品种类,大量的海淘快件邮包实际上不征税,直接导致我国跨境电商还存在不符合条件商品利用政策漏洞的灰色通关现象。
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扩大,开正门、堵偏门,将灰色清关物品纳入到法定行邮监管的必要性不断增强。同时,跨境电商阳光化有助于保障正品销售、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售后制度,是未来跨境电商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随着跨境电商试点阳光化继续推进,监管经验不断累积丰富,使阳光模式流程化、制度化。
5、保税模式潜力巨大
保税模式是商家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可能热卖的商品通过海运等物流方式提前进口到保税区,国内消费者通过网络下单后,商家直接从保税区发货,更类似于B2B2C。相比于散、小、慢的国际直邮方式,保税模式可以通过集中进口采用海运等物流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商家从保税区发货的物流速度较快,几乎与国内网购无差别,缩短等待时间从而有更好的网购体验。
从监管角度讲,保税模式也有利于提高税收监管的便利性。虽然保税模式会对商家的资金实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来看保税模式是最为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集货模式,也是国内电商平台选用的主要模式。同时也要看到,通过保税模式进入仓库的货物能以个人物品清关,无需缴纳传统进口贸易17%的增值税,可能会对传统进口贸易带来冲击,监管部门也正在摸索着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政策。
6、“自营+平台”类是主流?
保障正品、有价格优势、物流体验好、售后完善将是跨境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领域。跨境电商平台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丰富等方面,其不参与交易,只是为平台上的买卖双方提供撮合机会。
而自营类企业由于需要先采购海外商品,对企业资金实力和选择商品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综合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正品保障、售后服务响应迅速等方面,对母婴用品、3C、服饰等等标准化、易于运输的重点消费产品,如果自营类企业能够把握市场热点,能够在细分市场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综合考虑,下一阶段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方向应是“自营+平台”类型企业,融合产品丰富、正品保障等多项优势。
四、五大制约因素
当前,政府的管理能力还未能跟上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形势,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仍然较为被动地应对跨境电商的发展需求,客观上制约了跨境电商发展。
1、物流成本较高
我国跨境物流体系不完善,配送周期过长,以出口为例,从国内到美国和欧洲一般要7-15天左右,到南美、巴西、俄罗斯要25-35天左右,相比于国内网上购物3天左右的物流时间,等待时间过长严重影响购物体验。
同时,部分境外地区难以追踪物流,包裹破损甚至丢失的问题也经常出现。由于跨境电商B2C的单件体量小,较为依赖航空运输,导致物流价格偏高。目前物流费用大约占到我国跨境电商企业销售费用的25%,成为跨境电商利润的主要吞噬点。
2、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
由于跨境电商是跨越国界的,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如果管辖权的认定存在争议,我国现行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很难保障消费者的跨境电商消费权益,将提高消费者维权的成本。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