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中国物流企业战略转型失败的十大内因
今年是中国物流快速转型之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拐点。最近陆续看到国内不少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新一轮的转型的问题,有的企业在过去几年进入转型的误区,摔了一大跤,错过了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过度的谨慎,错过了放手创新的机会。
物流人,如果你还在以旁观者的眼光笑谈柯达、诺基亚、黑莓的落寞话,今天,你应该想想自己的事了。
今年是中国物流快速转型之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拐点。最近陆续看到国内不少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新一轮的转型的问题,有的企业在过去几年进入转型的误区,摔了一大跤,错过了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被同行的对手快速弯道超车,现在开始重新定义方向。有的企业则在过去几年一直原地踏步,过度的谨慎,错过了放手创新的机会。
这不禁让我们冷静思考,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物流企业如何面对新时期的转型?转型过程中如何规避那些问题和误区呢?下面我结合多家物流企业转型失败的经验进行汇总分析,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管理层级复杂,决策层听不到或不重视一线的声音
物流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旦上规模,管理结构就逐渐复杂。而且大型物流企业运营需要具备全国的网络优势,所以诸多物流企业高层压根不了解一线的行业动态。
另外物流企业有一个典型的特点,一线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文化层次低,几乎没有敏锐的商业嗅觉,所以一线有什么行业动态根本不能够传递到决策层。零售界成功的核心,不管是ZARA、优衣库、星巴克、7-11,每一家末端门店一线的信息收集都是他们经营的核心,而且能够直接汇报给总部。而中国的物流企业,压根不重视一线的行业动态。
华为任正非有句话:真正听的见炮声的人,才有决策权!所以,物流企业老板每天要获取一线的情报,行业动态,最新竞争对手的动态。然后组织团队定向去分析根据,快速应变。互联网时代,每家企业的变化和创新速度加快,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成为了当前企业创新的最佳办法。
【物流企业转型失败的因素之一】:不重视一线信息,根本没有建立对信息行业采集、分析、指导决策的体系。
二、过于自信,既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对手,甚至不了解自己
中国物流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前期造就了不少白手快速成长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在过去发展顺风顺水,企业高层非常自信。由于过去的成功,让他们轻视对手,藐视市场,短视自我的心态。
昨天物流行业一位资深的人士谈到某物流企业战略转型所走的弯路的时候,直言了一句话非常到位,说该企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过于自信,既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对手,甚至不了解自己!这话真不假,从该企业离职的高管也这样说。
【物流企业转型失败的因素之二】:不能清晰的定位自己的角色,轻视市场。
三、过去的优势成为绊脚石,缺乏对过去成功的“忘记力”
在总结诺基亚衰败的时候,有一句话值得借鉴:当优势变成绊脚石,面对新战场,要有绝佳的“忘记力”。当自己的优点极大化后,没留余地让自己冒险的企业精神,最后将成为一百分的输家。
过去成功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管理层的文化层次不高、思维缺乏创新的物流企业,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今天很容易被行业的快速发展革命,他们不愿意放弃原来的营销、运营、管理、技术、资源整合、投资模式,最后被后起之秀快速超车。
【物流企业转型失败的因素之三】:过去的成功成为绊脚石。
四、胆小,不敢主动拥抱变化,没有试错的胆识
互联网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物流业从过去的B2B的合同物流时代,到B2C的电商物流时代,到当前和未来O2O、C2B的新型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服务时代。国内的物流企业,多半是被动发展,或者作为追随者。
面临新的市场,没有任何人和企业天生就擅长新模式,都是在通过不断的试错中积累和创新。国内那些保守的物流企业,在这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企业看到别人迈出去新的市场模式后,自己还没有思考清楚就盲目被动的转型,结果输得很惨。
【物流企业转型失败的因素之四】:不敢主动试错,盲目转型。
五、一直做追随者,不思考创新
这个世界,追随者往往成不了大器,除非他有足够多的资本,足够强势的资源,足够多的人才。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