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O2O死亡名单隐现 物流企业如何突围
2015年,在互联网盲投之后,O2O企业又该怎样前行,值得深思。这里总结了一些人的观点,和大家探讨。
有人说2016年是资本的寒冬,而我却认为是资本的机会。2016年轻资产将越来越难生存,而重资产的规范化即将到来。这既是企业的机会也是考验企业资本实力和格局的时候,我们都拭目以待。
大家都知道, 2015年,“互联网+”的热潮令物流O2O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和井喷;然而,喧嚣之后,随着一张O2O企业死亡名单刷遍朋友圈,物流业也敲响了警钟:先是顺丰嘿客失败大裁员,而后又是“神盾快运”突然倒下,接下来又会是谁?相信扎堆货运APP的创业大军们也在颤抖……
在行业投资热潮高峰过去、经济寒冬又席卷而来之际,物流业该如何突围?轻资产的模式还能挺多久?物流业的明天又该从哪些方面去塑造?
2015年“互联网 +”成为年度热词,各个行业都在寻找“互联网+”的出路。2015年物流行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创业格局,加上及“轻资产”模式的宣贯、小米、滴滴出行的成功,我们都学到了“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我们的物流企业也都学会插上了“互联网 +”的大旗。因此,2015年物流行业大大受到资本的青睐,出现了暂短的繁荣和井喷现象。
然而在年底一份O2O死亡名单流传于微信圈,O2O创业风光背后是“尸横遍野”的现状。在物流界 ,无论是近期顺丰嘿客尝试后的大裁员,还是最近物流界知名企业“神盾快运”突然倒下,让我们感觉到了“互联网 +物流”的冬天还是来了,同时也标志着物流行业逐步走向理性,资本不再盲目追逐。本质从未改变,只是我们的服务形态在变,特别是我国物流行业现状决定了现阶段不可能是“轻资产”模式。
从中国的货运历史看,物流行业与P2P一样,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行业,政府从来没有集中对此行业进行监管过,一直是由市场随意发展,尽管切入点很多,却看不到一家切入能够彻底的解决本质问题。“互联网 +物流”和“轻资产”模式目前行不通,特别是恰恰相反,要想彻底改善物流现状,规范物流行业,需要把物流向重资产、重运营两个方向做,不要问我互联网物流为什么做“重”?我的回答是因为传统物流做的太轻,太随意。
个人看来,要想彻底改善物流现状,目前迫切需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建设、诚信体系的建设及物流行业协同信息化建设等4大建设。
1.我们来谈谈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陆运而言,主要包含园区建设,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其中园区(公路港)建设,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货运市场及产业情况进行大量调研后,方可建设相对合理的交易大厅、停车场、仓储等基础设施,这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较长的施工工期,大量资金投入及各行各业的专业的、优秀的人才。
2.我们来谈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包含很多内容,大到公路港建设标准,小到装卸规范标准,比如公路港建设标准化、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这些都需要标准化。如果通过基础标准化了,通过叉车装卸,类似F1赛车秒换轮胎原理一样,这样我们可以把时间节省用在路上,1个月多1个来回,不就什么都有了?既然标准化这么好,那为什么没人做呢?因为需要投入非常大而且不一定能马上见效得到收益,即使一个区域使用,而另外一个区域不使用,不能形成对开的局面也不行,所以很多人都去做“轻资产”去了。
3.我们来谈谈诚信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第一个是良莠不齐问题,大家都在PK价格,你敢报100,我就敢报80,因为隐藏在背后的服务质量及责任等问题没有被暴露,所以消费厂家也不知该如何选择。第二个问题是信息孤岛问题:因为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监督,故导致一些胆大的人今天在A城市犯事了跑路,明天还可以跑到B城市继续坑蒙拐骗。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用一个公共的征信平台,将这些信息统一汇总起来,并提供开放信息,这样就可以避免这些事情的再次发生;同时使用良性的诚信规则,将这些企业向好的方向引导,这样就可以将整个行业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4.我们来谈谈信息化建设。
我们来看一张发货/收货信息流通示意图。发货主在物流交易平台上提交订单,订单通过路由自动路由给物流企业或第三方对接的交易平台,后续调度给物流企业执行送货,最终把货物送到收货主,信息流转过程中,全程记录信息状态。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