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业应如何提升内功,满足人们新期待?
“在同一片区域内,"三通一达"都有网点。为了抢生意,只有拼价格。”上述加盟网点负责人说。而且,越是“双十一”、“双十二”等旺季,包裹量更多,成本投入大,但利润更微薄,反而已出现经营亏损、欠薪等情况。
记者从上海市邮政管理局获悉,目前全市经行政许可获得合法经营资质的快递企业有1570家,备案的快递分公司有700家。一市之内有如此多的快递企业,业务又高度同质化,竞争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局部市场的“空心化”,更让一些加盟网点雪上加霜。以上海为例,由于各项成本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度“拆违”等原因,一些快递网点业务量快速萎缩。
比如,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年底拖欠员工工资的申通浦东三林加盟网点,由于附近食品、鞋帽等大量网销商户成批搬迁,导致收件量大大少于派件量,入不敷出,至事发时已拖欠员工40多万元。
再次,在内外交困之下,快递加盟制模式隐藏的弊端进一步放大。加盟模式令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地扩大市场份额,但在管理上不可避免地相对松散。
做大之后,中国快递企业如何满足更高期待?
针对网点欠薪、跑路等引发的高关注度,也有快递企业人士认为这也不全是坏事,“以前快递默默无名,现在备受瞩目,至少说明行业的影响力大大提高了”。
确实,从最初艰难求生的“黑快递”到如今高速驰骋的“黑马”,中国快递发展令人惊叹,行业面貌也早已今非昔比,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
“无论是自身的发展态势,还是政府、消费者等各方的期望,快递公司都必须要向真正的现代企业转型。”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说。
尤其一些快递企业或努力冲刺上市,或排定上市时间表。成为资本市场“新贵”后,作为公众企业的快递公司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将成为一种常态,也比以往承载更多更高的期待。
值得肯定的是,末端加盟网点事发之后,快递企业总部往往能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但显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无法根治服务质量低下等行业顽疾。
去年10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直指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比如,意见“鼓励各类资本依法进入快递领域,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整合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要求企业“加强服务质量监测,降低快件延误率、损毁率、丢失率和投诉率,引导快递企业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说,要“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