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抢滩陕北引发“鲶鱼效应”陕北互联网商业革命
此外,由于本土电商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健全完备的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企业物流成本较高,电商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榆林目前物流分布分散,费用较高,榆阳区鱼河镇一家杂粮企业通过网络出售小米,但把物流、包装费算过,小米几乎就赚不到钱。”马鹏飞说。面对较高的物流费用,洛川采取给企业补贴的形式助推电商市场发展壮大,“一件5斤的物品在西安物流是3.5元,洛川4.5元,我们给企业每件补贴一元钱,这样洛川的电商企业就获得了与西安同等的物流优势,本土电商企业就能较快地发展。”杨世峰说。
在京东榆林馆启动运营之后,负责操作运营的榆林大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帅就发现了实际问题,“以往陕北特产比如红枣都是礼盒包装,不完全适应网络销售,而且企业的一批包装短时间内难以更换。另外,京东对于准入产品和企业的要求较高,很多本土企业不符合要求,较难通过互联网销售。”
“本土产品品牌繁杂,比如小米,在榆林就有众多企业,难以形成合力,产品质量难保证,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机构缺乏,相关辅助行业发展较为薄弱,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难度较大。”马鹏飞说。
作为榆林第一大医药企业的广济堂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尝试着以“互联网+”的思维武装企业。“2014年元月份公司就成立了电子商务部,但投入也很大,仅仅是一套我们根据企业相关业务板块设计的手机app系统的版权费就是25万元,这还不包括我们的服务器购买费用和托管费用。”榆林市广济堂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商务部部长潘宇华说。而他们的遭遇也是榆林本土传统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已经在电商市场培育和政策扶持引导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延安,也面临诸多考验。“一是全市电商发展整体规模还很小,部分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电子商务认识不够深刻,持观望态度,应对迟缓;二是现有电商企业的互联网应用能力不足,网络运营经营不够,电商人才短缺;三是延安市网货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产品种类单一、品牌化缺乏、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四是配套服务的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如物流成本过高、电商服务商和培训机构较少等。”延安市商务局负责人说。
能否抓住阿里、京东进入后的带动发展机遇和各级政府大力帮扶的政策机遇期,快速发展壮大自己,成为众多陕北本土电商企业的一道考题。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