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生鲜电商行业之殇:市场、物流、盈利等都是困局,下一步如何破局?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品质、安全性、新鲜度等越来越关注。半成品生鲜O2O作为生鲜电商的升级版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小创业者们更是蠢蠢欲试,一大批如青年菜君、蔬客配达、最鲜到、新味、绵绵生活等半成品生鲜O2O平台如雨后春笋涌现。
但随着电商巨头进入、VC追捧,行业似乎提前进入了竞争白热化并遇到一些瓶颈,创业者们是该激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这场生死之仗又该如何去打?
人头攒动却又不温不火的半成品生鲜O2O市场
无疑生鲜电商是个巨大的市场,据易观智库统计,2013年生鲜食品网购交易额达到5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40.7%,2010年至2013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138.5%;从淘宝指数看,生鲜搜索和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0%;预计未来5年生鲜电商行业增速超过100%,市场规模大约为1000亿元,占生鲜总销售比例的15%。
其中的半成品生鲜O2O市场也是趁势发展,哪怕是其中的10%,也有数百亿元的市场容量。
其实国外早有扎根于此行业的平台,如Blue Apron 通过按周订购的模式,每周为用户递送做三顿饭所需要的食材配料,并附上菜谱,目前月营收已达600万美元,这意味着每月60万份配送,估值已达5亿美元。还有澳洲的HelloFresh,英国的Gousto,德国的KommtEssen等等,我们国内也早有创业者进入,并出现了一批表现强劲的创业公司。
如今年年初上线做西餐食谱的新味,配送采用自提方式的青年菜君;从准成品家常菜切入针对上海地区配送的最鲜到以及已获C轮7000万美元的爱鲜蜂等等,但更多创业者成了“先烈”。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000家生鲜电商几乎无一家盈利,中国零售业生鲜研究中心李长明甚至表示,“99%的生鲜电商都在亏损”,半成品生鲜O2O也难逃魔咒。
如瞄准深圳白领人群,在微信上售卖半成品生鲜的“小农女”不到半年关张;曾经被誉为生鲜界“黑马”的“水果营行”,一年时间连开300多家实体店最后一夜关门;拿到200万元天使投资的社区生鲜电商优菜网沦落到150万寻求出售等等“悲剧”都历历在目。热闹非凡的半成品生鲜电商背后却有如此尴尬的一面,不禁让人唏嘘。
起底行业之殇,是什么造成不温不火?
于是行内外人士开始揣测如此“火爆”却又“青黄不接”的半成品生鲜O2O,到底是一厢情愿的市场意淫,还是黎明前的黑暗,在等待新的方向。其实我们不妨先梳理下是什么原因让扎根于此行业的创业者们“集体阵亡”。
一、市场之殇:“捉摸不定”的用户群体
半成品生鲜O2O本身锁定的目标人群多是都市白领阶层,他们关注健康、经济和卫生,不想在下班后随便点个外卖或吃个快餐来解决饥饿问题,但因为工作忙,没有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来采购、搭配食材,甚至不懂烹饪。于是通过网上购买半成品食材,花少量的时间吃上一顿自己做的主餐成为了首选。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