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药材物流水平落后20年 规范仓储最重要
准入门槛太低。目前,从事中药材的保存、销售的人员很多是种植者,缺乏相应知识。一些企业本身规模有限,也不能提供相应的保存和物流条件。建议对从业者建立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并从流通量和流通品种数等方面对企业加以限制。
担心增加成本。事实上,很多中药材原产地政府都十分重视仓储和物流,可以根据当地的药材特点建立药材物流基地。这样针对特定的品种,能降低成本。同时,当地政府一般会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企业在初期可能有一定投入,流通基地成熟后,因为确保了质量,药材的成本和价格反而会降低。
规模小、散、乱。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自发形成了百余个药材市场,由于缺乏规范,一些市场成为了假劣药品的销售集散地。经过相关部门努力,全国先后取缔了116个非法药品集贸市场,1996年批准保留了目前的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安徽省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等5个市场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
据统计,全国中药材流通交易总量的80%左右是在这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一些药材产地的中小规模药材市场完成。很多市场基本是原始落后的农贸集市交易市场,没有统一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缺乏准入标准和监管制度。建立药材物流的标准体系,国家再根据此监管,有利于将分散的药材交易变得集中。可以在药材生产大省市建立运输要塞,将某个区域的药材流通集中在几个点上。这样不仅便于市场规模化,还便于监管和调整。这样就将“建立仓库”转变为“让仓库符合国家标准”,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规范仓储最重要
在中药材流通中,仓储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既控制着入仓药材质量的第一关,也决定了出仓药品的品质。相比国内缺乏相应规范,导致仓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国外企业已经抢占了中药仓储的先机。
日本津村制药是全球最大的汉方药生产企业,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日元。其产品不仅在日本销售,还已经踏入了中国市场。津村生产的中药饮片在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含量等16大类上都有标准。津村制药在广州已经建立了多个中药材仓储基地,对药材的源头进行控制,对温度、湿度,人员进出的管理也很严格。此外,还有其他国外汉方药企业在我国建立中药材仓储中心。
事实上,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到中药仓储的重要性。5月8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中药植物药博览会期间,中国仓储协会中药材仓储分会正式宣告成立,为中药材现代物流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6月1日起,《药品物流设施与设备技术要求》等4项药品流通行业标准正式实施;8月20日,商务部在北京召开2014年全国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商务部、财政部大力推动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让中药材也能“来源可追溯”。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