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触”网惠三农 三大瓶颈待突破
农产品“进城”的路打通了,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想通了”。
宁都县是国家贫困县,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谋生。2014年,80后农民工姜万宝、刘芳夫妇毅然返乡创业,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做起了“农产品进城”生意。今年3月刘芳家被选为“农村e邮”服务点,小两口每月收入上万元。随着各类电商平台陆续进驻农村市场,为返乡青年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据了解,仅宁都县,各类网上店铺就有2万多家,参与到电商产业链的人员有10万人之多。
“农村e邮”诸多瓶颈亟待突破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在参加国务院国企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发言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邮寄信件等传统邮政业务不断下滑,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又带动了包裹寄递业务的快速增长。中国邮政紧抓新兴业态发展机遇,盘活产业,并带动大量就业,新兴产业增长远超传统产业萎缩的份额。
发展“农村e邮”,既给农村带来新的可喜变化,同时也为传统邮政公司本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记者调研发现,当前发展“农村e邮”还存在诸多瓶颈亟待突破。
一是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不完善。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江西邮政充分利用已有农村投递网络,积极建设一个综合、便民、开放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平台。
同时,建议政府对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设施设备、邮件投递、场地提供等加大补贴和支持力度。
二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待建立。
许多农家特产具有生产周期长、量少、分散生产等特点,难以像食品企业一样进行统一的安全标准控制。宁都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刘荣清介绍,目前“农村e邮”主要依靠村站主在收购产品时进行质量把控。
业内人士建议,为了避免市场“无序生长”,保障土特产品的市场声誉,政府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认证和质量检测体系。
三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从业水平有待提升。
承接电商“上山下乡”的浪潮,赣南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在县城搭建电商产业园和物流中心,吸引电商物流企业和创业者进驻,并免费提供电商培训。但是,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培训并不专业,难成实效。
一些创业者说,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市场主体主导创业培训。建议加强政府与电商企业合作,为当地青年提供电商培训交流平台,培养一批熟悉掌握电商知识及电商操作的带头人,将本地农优土特集群化,通过网络将产品销售出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