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加码全球开店 中国市场成重点
12月3日,亚马逊中国针对“全球开店”业务推出2016年的新规划。具体说来,新规划包括面向欧洲市场业务的发展计划和品牌及版权保护服务,以及上线新的中文操作平台。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叶伟伦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接下来在全球开店的业务上将会实施更多的本地化政策。
和国内许多电商企业不同,亚马逊中国首先运营的是出口业务。早在2012年,“全球开店”业务就正式落地中国市场,两年之后,亚马逊中国才开启全球购业务。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进出口32269.6亿美元,同比下降8.5%,其中出口18564.5亿美元,同比下降2.5%。但是跨境电商热度不减,根据《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42.8%。从进出口结构来看,出口占比达到84.8%,进口比例为15.2%。
而近几年在跨境电商领域,出口比例在80%左右。这个低调增长的市场有着长年的基础,网络零售增速可观。不止是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等巨头也纷纷瞄准入局。
发力出口业务
在亚马逊的跨境电商战略中,进口和出口已双向并行。据悉,两者之间,“全球开店”的体量更大一些,成立时间也更早。
目前,向中国卖家开放的亚马逊站点共有10个。根据亚马逊方面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至今中国卖家数量已经增长了13倍,在北美地区的销售额增长超过10倍。在“全球开店”业务上,亚马逊增速飞快的背后,一方面是亚马逊平台上2.94亿的活跃用户,另一方面则是成熟的物流体系和众多运营中心。在具体运营上,中国本地团队和国外团队相互协作,各个站点的国外团队配合中国团队开展业务,例如帮助收集国外市场讯息等。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Eric Broussard表示,就卖家近几年的变化而言,首先,出口的商品过去更多是“中国制造”,现在很多卖家正逐步推动自己的品牌;其次,销售的品类也增加了,很多中国卖家找到一些专精的领域,挖掘出用户需求。其中,B2C的卖家表现颇为亮眼。
跨境电商的出口平台,无形间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向外输出、转型的一种方式。在“全球开店”的卖家中,广州市力伟电子有限公司在亚马逊的全球大促中成为畅销品牌。公司从做手机配件转做蓝牙耳机,随后开始借助亚马逊拓展海外市场。其董事长杨嘉伟告诉记者,公司最初80%左右的营收来自于代工,自2013年开始逐步做自有品牌,目前自有品牌占到90%以上。
杨嘉伟表示,几年前就在国内市场上做自有品牌,但由于其他企业跟风等问题难以突破,反而是在国外市场有了不错的表现,进而得以建立品牌。国外对产品要求比较高,公司目前以中高端产品为主,逐步放弃低端。在他看来,亚马逊的优势在于仓储、物流、配送上的便利,以及第三方的法务、税务服务。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