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故事-陈欧】31岁竞争人生,不安全感造就赚钱的偏执
在陈欧30岁的生日宴会上,这位贴着斯坦福学历、工作狂和创业永动机标签的CEO向他的投资人徐小平感叹,快速的成名,聚美优品出乎所有人预料也提前完成了若干年的规模扩张计划,似乎创业就这么回事。
在2014年这群互联网创业者中,最令人瞩目的群体当然要数1984年左右出生的这一代人。与那些还正在寻找投资和转瞬即逝的90后相比,他们显然已经在被60后、70后霸占的商业世界中站稳了脚跟。正在登上新一代历史舞台的80后互联网创业者,与第一代互联网人相比,他们不止满足于技术上的微创新,更改变了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
引发1990年代硅谷创业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年高科技公司聚集地湾区的第一批成功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多数已经退休,并且自己成为了风险投资家,这是现代天使投资人的雏形,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并对后来的科技创业者抱有天然的好感。
中国也是如此,只是晚了几年,1998年前后,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诞生。进入2014年,新浪董事长曹国伟、搜狐CEO张朝阳、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小米董事长雷军、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这一批受惠于改革开放与互联网技术创新的企业家,开始成为中国新一代的天使投资人,资本市场的活跃直接促进中国那些更加年轻、更富有创造力的创业者以一个不可能的速度去完成财富上的积累和技术上的突破。
相比1984年开启新商业的第一代企业家(今年是海尔、联想等一大波著名科技企业成立三十周年),如今,生于84年前后的这班80后“1984新一代”的崛起,也经历了虽然漫长但还算平稳的经济繁荣期,正在登上新一代历史舞台的80后互联网创业者,与第一代互联网人相比,他们不止满足于技术上的微创新,更改变了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而与风气云涌转瞬即逝的90后相比,他们又大多已在被50、60、70后霸占的商业世界里站稳脚跟。
陈欧的父亲说自己是一个“披着民主外衣的典型的封建主义家长”,在这种独断和不断爆发的反权威冲突中,陈欧像一个坏孩子一样叛逆成长,却又始终充满着极度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也给他带来了创业从一开始就要赚钱的偏执。然而,陈欧的创业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用残酷的手段严苛要求自己,极少允许自己在商业轨道上偏离自己设定的轨道,但又时不时地打破别人为他设定的规则,这些特点让钛媒体编辑也大致能够粗线条地勾勒出,这位1983年出生创业者前31年的竞争型人生:
我有我自己的野心,相信你也有你的,但这些人,像陈欧这样的人,他们野心的规模、他们所渴求和希望达成的目标,都不是我们能比拟的。他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帝国。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