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亚马逊眼中的中国电商市场
亚马逊在2015年7月第一次推出了“会员日”(Prime Day)。一周后,它发布了该年第二季度财报。微弱的盈利(没错,多年亏损的它真的盈利了),特别是云服务收益的大幅上涨,将这个成立了20年的公司推上了股价新高。它的市值随后超越沃尔玛,终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
但中国市场对此贡献微弱。亚马逊一直没能适应中国电商市场野蛮的竞争氛围,它在中国市场份额不足3%,而中国的网购者多达7亿。
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递送。亚马逊海外购商品的产品名录在不断增加,亚马逊不断强调和对手较量的优势—跨越全球的物流配送能力和异常庞大的供应商网络。
包括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在中国更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在积极推进跨境电商。数据显示,亚太地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市场,在未来几年内达到40%的规模。1/3的中国在线消费者都尝试过跨境消费。
2015年4月,京东推出了跨境网购平台“eBay海外频道”,可以让中国消费者直接向美国卖家购买商品。而早在2014年2月,阿里巴巴推出了天猫国际,在当年的双11消费者狂欢节上,Costco的坚果3天就卖出了3吨,今年过去9个月以来,包括梅西百货、松本清在内的海外品牌先后进驻天猫国际。
在对手更积极进入海外市场的时候,亚马逊需要实现的,可能是将总部资源更多向本地倾斜。
Susan Saideman正是这中间的协调者。在硅谷北部几百公里的西雅图的亚马逊总部,我们见到了她和她的团队。
据称是出于和中国来访者见面,她特意穿了一身红色。她此前在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和糖果公司玛氏工作。她很早就发现,那些中国同事来美国出差的时候,总会把箱子装得满满的才会回去。
两年前,她正式加入亚马逊,成为“全球卖家管理”这一独特业务的负责人。两年间,她先后去过中国7次,搭建了超过35个人的团队,还从中国公司招募同事到总部工作,来实现这一充满挑战的跨境管理。
很多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努力却在加快变化的速度。因为语言阻力,一些卖家翻译一份产品介绍要耗时长达1个半月,她随后决定由亚马逊来负责这些内容的翻译,这大大加快了合作的达成。
“这份工作让我更全球化地思考问题。”Saideman说,“我发现,中国人也非常喜欢欧洲商品。而对于电饭煲这种典型的中国产品,需求也不仅仅局限在中国。”
中国的海淘订单中,超过一半在亚马逊
来自亚马逊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导购网站“什么值得买”的数据,2013年到2014年期间,所有中国的海淘订单交易中,超过一半发生在亚马逊美国网站。加上亚马逊日本、亚马逊德国及它旗下的Myhabit、Shopbop等,合计占到了71%的海淘份额。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