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O2O上门洗车的生死轮回
不仅捂紧了钱袋,投资人对O2O业务也不再如之前那么乐观。市场上对O2O业务诸如烧钱补贴等赖以扩张的模式开始了反思。
“虽然项目确实烧钱,但实际上跟滴滴出行、电商公司等比,远没这些厉害。O2O上门洗车获取用户的成本并不高,但一跟投资人谈再融资,对方一听这个项目还需要烧钱啊,便就不抱太多兴趣。”刘建华表示。
可惜的是,平台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开始出现了有望扭亏的迹象。包括赶集易洗车、e洗车等上门O2O平台都在尝试推洗车卡。刘建华的团队也同样如此,在推出不久,便做到了平均一个星期有5万元的洗车卡进账。
但再多的话语,再美的愿景,却再也打动不了已经谨慎的投资人。
到了6月份,“日子过得比较悲催。团队缺钱了。迫不得已,开始讨论裁员的问题,缩减区域,调整做法。”
在这过程中,刘建华试图接触一些在O2O领域已深耕多年的公司比如美团网,希望引入战略投资,但同样未有效果。最后只是依赖众筹,筹得一笔钱维持项目运营,但远远不够。
“撤退的过程比较痛苦,员工们在创业初期都抱有极高的热情,很难接受这种瞬间垮掉的结局。”他表示,最终团队决定调整,回归到线下开门店,加O2O业务的偏保守的模式。
之所以有这样的调整,源于刘建华对上门洗车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
“前景是很广阔的,很具有想象力,同时因为门槛比较低,竞争很激烈。O2O创业已经不可能像2013、2014年这种状态进行了,整个业界包括投资方都不再认可烧钱换用户的方式。我们觉得唯一可行的,是有传统线下的支撑业务,往线上延伸,进行互联网改造,用互联网的方式获取用户。”他说道。
O2O洗车的垮掉
融资受挫,业务被迫收缩的不只是刘建华。
在遭遇冷宫之后,刘建华遇到了一些同样做上门洗车创业项目的小团队,后者希望刘建华能够收购他们。但同是天涯沦落人,自己的项目尚且缺钱,又何来资金去拯救他人。
与此同时,市场上的领先者、知名者也陷入窘境。
成立于2014年2月的嘀嗒洗车,于今年5月关闭洗车业务;车8,2015年7月中旬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距其上线不过短短数月时间;赶集易洗车,由赶集网[微博]于2014年8月推出,在赶集58宣布合并后,10月1日,赶集易洗车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车,停止原有洗车业务。
e洗车,10月12日在官方发布业务调整公告:首先,公司因业务调整,上门业务已暂停运营,到店服务的相关业务仍会继续运营。其次,公司目前主营业务着重向服务企业客户转型,将持续为现有合作伙伴提供优质服务,而创始人及创始团队对现有业务的调整也在有序进行中。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