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抖威风:包裹送得快 全靠我来带
“全行业整体邮寄快件量将超过7.6亿件,增长40%以上,最高日处理量可能突破1.4亿件”。这是国家邮政局对今年“双11”购物节期间的快件量规模的数据预测。根据历年的情况来看,这个数据八九不离十。
如此海量的包裹,小编想想就头疼,更别说贡献这些包裹的电商和要让其安全、准时、快速送到目的地的“搬运工”——快递公司和快递员小伙伴们。
在小编看来,让快递公司头疼的何止连绵不绝的包裹,还有包裹寄递的各个环节的、规模庞大的快递员、车辆、分拨中心、基层网点……保障每个环节高效运转、让所有资源物尽其用,同样是一道难度不小的考题。而且,这些资源的调配,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全球化”作为今年“双11”的主题之一,意味着“战火”已经烧到国际市场,这无疑增加了考题的难度系数。
而电商和快递公司的小伙伴们却认为小编杞人忧天了。因为,他们手中多了一件绝杀“武器”——大数据。
大数据精准包裹流量预测
10月中旬,美的、海尔、奥克斯、志高、海信等空调品牌厂商齐聚苏宁总部。其实,从9月末开始,苏宁已经陆续和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等数十个大家电品牌厂商展开接洽,从商品、价格、特色活动、服务等方面全力筹备“双11”大促。针对此次“双11”大促,苏宁与各大空调品牌明确了商品、供应链、市场推广、C2B定制、售后服务、苏宁云居APP智能操控等整个链条上的品类深耕和协同互动。
在苏宁“备货”迎接“双11”之际,京东也千方百计地拉笼经销商。京东表示将拿出最强资源和产品打造名为“品商”的创新模式生意平台。该平台为品牌商家提供包括“精准画像”、“多维场景”和“品质体验”等在内的完整营销解决方案。
苏宁和京东为嘛这么拼?小编估摸着,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了解家电供应商的销售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为流量预测提供依据,在调配物流资源时能够有的放矢。
如果说苏宁和京东运用大数据手段,更多的是为了自有物流体系服务的话,那么阿里旗下的菜鸟则是显得大公无私。
更稀罕京东的看官,可能会不高兴地问:为什么我们京东“自私”呢?亲,您先别激动,小编没有贬低京东的意思,也不会胡乱放炮。
过去两年的“双11”,正因为物流预警雷达的使用,让海量包裹能有序顺利送达。与往年相比,今年“双11”菜鸟的物流大数据预测会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