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双11:消费时代变迁 难撼电商格局
开辟第二战场
今年双十一,在仍旧不遗余力宣传商品促销力度的同时,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在跨境、O2O、物流等方向发力。
在今年的双十一动员会上,阿里打出了“全球狂欢节”的卖点,并拉来39个国家大使馆的使节站台,号称将有效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实现“全球买、全球卖”。京东也同样推出了全球购业务。除了欧美日韩等国知名品牌直购外,京东还正式在广州南沙启用了首个国内全球购自营物流基地。
而在跨境业务以外,电商平台们也没有放过愈发重要的线下资源。在双十一前不久,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苏宁,和苏宁形成战略同盟,目标就是苏宁的线下资源。京东则通过京东到家以及永辉超市等业态进行还击,同时还将利用大数据帮企业用户开展精准营销。
另外电商物流也将再一次迎来年度大考。根据国家邮政局最新预测,今年全行业双11快递运量将达到7.6亿件,比去年增长40%,最高每天的处理量可能突破1.4亿件。
这也成为电商平台们比拼内功的另一战场,阿里巴巴旗下大数据物流平台菜鸟网络方面对腾讯科技表示,今年“双十一”,阿里将投入1亿元用以激励快递公司提升配送效率。
而拥有自建物流的京东、苏宁、国美等更是将物流看成重中之重。京东宣布双十一期间将免除商家的入库、存储和订单生产等仓储相关费用,利用自己的物流优势来吸引商家和消费者;苏宁则在近期推出“送装一体”服务;国美在线物流中心总监钱晶则对腾讯科技表示,今年双11国美在线物流保障将再次升级,承诺“当日达”和“晚就赔”。
无奈的跟随者
这些价格战以外的第二战场显示中国电商在经历了近几年的疯狂增长后,正转入阿里巴巴或京东曾经提及的“修身养性”或“休养生息”阶段。
一些观点则认为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其对商品及服务价值的需求层次将不断提升。经过这些年的市场培育,买方市场对商品及服务品质的追求日益上升,并已向品牌化、个性化方面转变,品牌的直接对接将是大势所趋。
部分电商平台负责人也对腾讯科技表示,消费者在购物之前除了看重价格以外,更看重商品能为其带来的价值。
但在那些卖家看来,“价格战”绝对不能放弃,一位在天猫上年销售额过亿的国产服装品牌负责人对腾讯科技表示:“跟随阿里或者京东打价格战会不会影响利润?当然会。”但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对于品牌来说,价格战不得不打。
该负责人给腾讯科技算了一笔账:“双十一当天销量过千万,但几乎没有盈利,甚至还亏钱。今年我们品牌销售额一定会过亿,利润却比去年还有所下滑,但那些销售额没有大量增长的竞争对手都已经死了。”不过,他也承认,参加电商平台的价格战,是一场危险的游戏。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