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究竟是什么让生鲜O2O迟迟不能爆发?
尽管有些无奈,比起常温物流,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运转更复杂、成本投资更多,堪称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往往让很多电商“望洋兴叹”。
第二:均客单价VS订单频率
生鲜食品大多需要冷链配送,生鲜食品附带的气泡膜包裹、防隔层、专用运输箱等需要3-10元不等的成本,成本是普通常温配送的130%,这意味着想要收抵平衡至少需要100元左右的客单价。然而矛盾在于,相较于3C、服装等其他电商,生鲜电商不幸地被归于客单价低的品类。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很多生鲜电商只做高端及进口,然而这种极端的做法往往让他们忽视了“高客单价≠高频购买”的事实。即便可以太高客单价,较低的订单频率依旧让生鲜电商的发展一路受阻。左右为难的生鲜电商们,只能用促销、打折等赔本吆喝的方式来维持热度。
在生鲜电商尚未解决这些行业痛点,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之前,还有一段长长的苦尽甘来的过程。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生鲜电商?
笔者非常认同顺丰优选崔晓琦的观点:生鲜电商是一门复杂的生意,需要上游渗透到基地、中间控制物流、末端抓住用户群,最终降低损耗率,提高配送体验,控制物流成本。此外,笔者得出几下几点思考:
第一,O2O——生鲜电商的首选商业模式
考虑到生鲜品类的特殊性,O2O模式无疑是其首选。原因在于,O2O模式与生鲜市场存在着先天性的契合之处。O2O作为一种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是一种既能解决老百姓渴求原生态产品的需求,同时又能降低交易和配送成本的极佳模式。
此外,O2O强调线上支付与线下体验,这尤为适合于对商品体验性要求极高的生鲜行业。纯线下市场中生鲜产品从农庄产地销售,再批发到各级超市、卖场,最后才能进入消费者餐桌,在此期间的信息不透明、产地上对生鲜食品的损耗,食品品质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重重。O2O模式则能将2个O做到极致,让信息透明、速度最快、质量最好,
第二,本地化——生鲜电商寻求发展的最佳路径
虽然笔者说O2O模式是生鲜市场的首选商业模式,但单纯的O2O模式依旧难以完全拯救生鲜行业。因为O2O模式在物流、库存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仅强调在线支付与线下体验,对于生鲜市场的具体定位、市场需求、质量保障以及用户消费习惯和缺乏清晰概念。此时,以本地化服务为特色的区域型O2O值得被各个企业重视。
在做本地化生鲜O2O时,实体网点结合生鲜做O2O是种不错的组合。以南京地区本地化的生鲜特产电商O2O平台一米惠为例,其布点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自营的网点,二是整合第三方网点如社区便利店、小卖部、洗衣店、快递站等。这些本地化的实体店做可以做为预售和取货配送的点,具备提货和展销双重价值,在取得用户信任、满足消费者传统的消费习惯的同时,更能弥补生鲜配送在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