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干货】 电商四味镜:高大上的发展前景下的现实困境

时间:2015-10-25 22:26:54 点击:
来源:品途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社交电商,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谈到社交电商就不得不说一下腾讯和京东合作推出的微信购物,很多人不看好这个购物圈,而笔者确非常看好。“微信是一把好牌,但被打烂了”这是马云说的一句狠话,有人说这话是说微信上的那些微商,而我认为马云这话是说给京东听的。

我之所以看好微信购物,源于它的一个细小的功能——购物圈。这一被外界称为“然并卵”的东西,已经逐渐在起作用了,作为微信社交购物的试水产品。我认为它至少体现了社交电商的某些特质:第一,有熟人的评价、好友的晒单。熟人评价的好处就是具有信赖感和更高可信度,为身边朋友购物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第二,用户自发的UGC内容分享,以及丰富的购物场景;第三,购物乐趣和相结合。

从产品逻辑的角度出发,购物圈的社交功能设计是合理的。但由于用户在微信端的购物习惯还未全面养成,加之一些产品的价格因素,所以这一功能暂未爆发。至于能不能爆发,要看腾讯对京东的倾斜支持的力度有多大。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朋友圈Feed广告引发的社交关系链,如果时机和条件成熟(至少区别于微博的广告),谁能保证腾讯不会将京东的购物圈的这种社交电商的关系链引向朋友圈呢(在兼顾用户体验的基础上)。

很多移动端的购物平台都在标榜自己的社交功能,其实按照以上“购物圈”的三大特质,这些嫁接的社交功能只不过是产品经理们的自以为是。连最起码的逻辑(用户真的需要它吗?它能带来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要这么设计?)都没理顺,在这样的平台上用户只是“被社交”了。社交分为熟人和陌生人,而微信恰好符合用户的熟人社交。而陌生人与陌生人在购物的过程中似乎难以产生深度社交。

站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性机遇的门口,社交电商会大有可为。虽然京东抱到了微信这条大腿——强大的入口,但会不会成功,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社群电商,各自为营,抱团求生

所谓的社群电商指的是在某种行业里有着专业的技能和超大的影响力的人如何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聚集粉丝来为自己的产品传播和交易,已达到商业上的变现。在社群电商里,内容是媒体属性,用做流量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流量沉淀;商业是交易属性,实现流量价值。

简单理解即内容+产品+服务。内容是连接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载体,产品是社群得以长久存在的核心,而服务则为目的。把相同价值观的人聚合起来,让他们掏钱,为他们服务。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想干的一件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