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O2O死亡榜 死亡原因盘点
1。市场竞争环境不乐观,烧钱现象严重:58到家、阿姨帮、泰迪洗涤、e袋洗等,拼到最后都是看烧钱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运营能力。
2。利润小,成本大:一些社区项目,平均客单价才几十元,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才能保证覆盖高密度的社区用户,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界都会限制社区O2O企业的发展。当微薄的收入难以覆盖高昂的成本时,这些O2O企业就会面临惨烈的淘汰过程。
3。用户习惯未形成刚需:想做强需求的产品,要看它是否是大刚需、高频次的消费。对于一些用户群基数小,消费频次低的项目,就不适合做单独的项目。
出行类
2015年,以滴滴快的为首的出行类公司继续在全国轰轰烈烈地上演补贴大战,融资也在不断进行,滴滴快的可以说是打破了目前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随着Uber在中国发力,出行市场硝烟更重。在去年叫车类服务大批阵亡之后,随着今年出行市场巨头已经确立的竞争环境下,死伤者仍旧在持续出现。例如考拉班车、爱拼车等前阵较为火爆的项目,都已被迫谢幕。
2015年O2O死亡榜:惨不忍睹
死亡原因:
从死亡名单可以看出,出行类项目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
1。门槛高,投入大:对于初创者而言,出行类领域O2O创业是有较高门槛的。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等出行公司。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除了国内新近改名滴滴出行、哪里都要插一脚的滴滴外,还要面临着来自国际巨头Uber的威胁,它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投资收紧,大批出行业公司面临断粮:随着资本寒冬到来,投资人对这个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出行类公司融资难度骤增,有些创业公司因此资金链断裂而死亡,如爱拼车、考拉班车。
美业类
随着雕爷的“河狸家”上门美甲的迅速崛起,以美甲为首的美业O2O市场被疯狂热炒。上门美发、美妆、上门按摩等项目纷纷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目前中国整个美业市场有上千亿规模,整个市场非常巨大。未来随着美业O2O的发展,其带给投资者的机会越来越大。有人欢喜有人忧,美业O2O刚刚起步,没有能力融资、持续培养用户的企业则困难重重,甚至倒闭。
2015年O2O死亡榜:惨不忍睹
死亡原因:
1、频次低,非刚需:例如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却不见得是一个非常刚性的需求。而且上门服务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卫生问题,能否请来门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也是一大难题。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