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生鲜电商的突围之战:规模与体验之辩

时间:2015-10-22 11:13:30 点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在往重资产模式发展上,同属上海的生鲜电商多利农庄最为“疯狂”:除了由自己来构建冷链物流和仓储体系,还直接建立有机农产品基地,在上海和成都周边租下了三块上千亩的土地。

因此,尽管多利农庄早在2005年就已经成立,并于今年六月获得了来自中国平安的战略投资,但目前覆盖的地区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多利农庄执行总裁杨学涛告诉记者,过于介入上游的企业也遇到了品类过于单一的尴尬,目前阶段多利农庄也正在通过“外采”来增加其平台内的品类。

而对于直接从国内批发商拿货的生鲜电商而言,如何控制成本,以及确保商品的质量,成为了其摆在面前的难题。

由于生鲜电商对于物流本身要求更高,因而从“生鲜电商”到“生鲜O2O”这一过程在陈嘉杰看来,并非是抛开原有的体系来重新构建,而仅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加入了针对O2O的服务内容。

天天果园希望抓住冷链物流和仓储这一生鲜电商最为核心的部分。恰如在京东建立起了完善的物流体系后,天天果园能通过同京东的合作分一杯羹,在冷链物流方面,陈嘉杰称,未来或也有开放的可能。但前提是,其能在冷链物流方面成为业内标杆。

规模与体验

在平时的普通订单中获得一定毛利润,在活动和促销阶段进行大力补贴,成为了天天果园目前的做法。尽管成立于2009年,但目前天天果园的规模,主要得益于近一年左右时间内的飞速增长。

从上海到北京,陈嘉杰察觉到了两个市场的不同之处:在生鲜电商以及相关O2O服务方面的竞争上,北京市场的激烈程度显然高于上海。王伟称天天果园在北京并非从头开始,但总体来说其对扩张表现颇为谨慎,“生鲜电商这块,规模扩张太快尤为容易出问题。”

一部分初创生鲜电商企业前期注重扩张规模,从采购到配送主要依靠第三方来完成。甚至有企业将线下菜市场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喊出平台上的价格将比超市还便宜的口号。

“为了冲单量,现在有商家已经在做‘买一送二’的促销活动。”陈嘉杰称,北京的生鲜O2O市场让他感觉到了泡沫和非理性。另外其也注意到,在上海已有一批生鲜电商企业倒掉。

尽管陈嘉杰强调作为一家资产和模式很“重”的公司,天天果园在扩张上较为谨慎,但其在2015年还是迎来了两方面的扩张,一是地域扩张,从以上海为主到逐渐铺向全国,二是在品类上,从水果扩充至生鲜。

杨学涛称,多利农庄希望通过会员制度来建立优势:其固定会员人数接近10万人,固定每周一次给会员上门送菜。多利农庄将冷藏车直接开到消费者家门口的做法,使得其规模也难以迅速复制和扩大,因而将中高端人群作为主要客户。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生鲜电商,生鲜,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