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模式六大方向 阿里京东布局强弱点比对
所以,阿里是没有帮商家赚到钱,但是却让很多消费者得受益了,因为中国的消费者确实可以买到更加廉价的产品,当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很多假货充斥进来了。卖家的入驻性决定了管理的难度:口子放开了,假货自然进来了;口子收紧了,产品就不繁盛了,这种两难局面是阿里的开放平台定位决定的。
而在京东上面,60%产品都是都由京东经手的,京东就好比是一个互联网零售企业,批发产品在网上卖,赚取的是产品差价。在京东下单,付款到京东,打包和发货也是京东,售后也找找京东。所以京东要有庞大的采购团队、销售团队、客服团队,物流团队。
京东这种集中采购、广泛派送的模式必然对仓储有很大需求,必须要做物流。早就在江苏宿迁(刘强东老家)建立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的全国呼叫中心,执行统一标准的客户体系;完善自有物流和配送体系,目前已覆盖1300个行政区县,推出“限时达”、“极速达”、“夜间配”等配送服务,京东员工达7万多名,绝大多数是在仓储和配送岗位上工作。快递员未来还能当做推销员使用,成为O2O的线下流量入口。
京东自建物流,就可以不受其他物流公司的影响,成为少有的能在假期中保证送货的电商。它整合了传统生产型企业和互联网营销端的产业链,从而更容易控制整个流程,这保证了产品质量,赢得了用户口碑和较高的忠诚度,但是京东庞大的物流体系也有弊端,这种发展模式能扩张到什么程度呢?
不扩张,成本太高;扩张了,人员规模太大,太危险。
重资产运转,资金被沉淀在固定资产上,资金无法高效周转。
按照刘强东的计划,京东希望未来能拥有60万名员工,这样的扩张节奏,蕴藏的风险十分巨大。管理一个拥有60万名员工的企业,保持零售和物流两个方面的效率第一,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做个对比:2013年,淘宝+天猫完成订单113亿张。假设京东物流团队人均完成订单能力不变,需要144万人的物流团队来配送这些订单!马云也这样质疑京东:中国十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届时京东还能应付过来吗?
京东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去维护订单量、产品供给、物流仓储等,这是京东的软肋。所以,京东投入太大,赚的是口碑,没有利润。
三、阿里是互联网+,京东是+互联网
阿里更像一个互联网企业,是互联网+;依靠无限扩大商品的种类,让消费者始终有更多的选择,并且抓住了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外贸转型、零售业变革、草根创业热潮,甚至山寨横行、信用缺失等,不断扩张。成为土豪一点都不奇怪。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