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研究】O2O虽然火爆但显然被高估了
为什么说华为、IBM那种模式最强壮,因为这模式里其实会把历史、数据等东西纠结成一团,你看大家都说去IOE,其实去起来非常痛苦。
为什么说联想卖PC的模式最脆弱,因为这模式即不容易形成垄断,模式本身还受到了挑战。当这种模式和互联网模式在手机这样的产品上碰撞的时候,故事就变成一个有后方,一个没后方,没后方的就得使劲确保在产品上的差异足够大,否则利润空间就会被压的很惨。任正非老爷子说的,金融必须首先是金融,豆腐必须首先是豆腐,针对的应该就是这模式,我个人承认手机必须首先是手机,但我不认为传统做手机得利润的模式能比过互联网模式做手机的。这点在之前的文章,比如产品的性与命等中有详细阐述,这里不再展开。
利害的O2O企业基本属于平台,所以其脆弱性并不是先天的问题,而在于支撑相应模式的支点是不是足够强壮,也就是说平台背后的支点究竟可以支撑起什么样的垄断程度。
O2O在干什么事情?
O2O有做垂直服务的,也有做平台的。
对于做垂直服务的,比如美甲,那关键只是你的这种服务究竟有多少需求,需要多少成本,你的服务怎么样,这和一般开店差不多,并不是我们这里想探讨的重点。
现在O2O做的比较大的比如滴滴、58、美团其实都是平台,对于平台我们其实可以从平台的支点来考察它是否足够强壮。
拿最近因为合并变的很火的美团和点评做例子来说:
这平台的两边是用户和店铺,在用户一边上其核心支点是便宜和便利、在店铺一边其核心支点的可增加客流量。而其盈利模式现在看来最终只可能是卖广告,或者变形的广告。总之是要从客户与店家的交易中来。这平台与用户和店铺两者间的粘合度则取决于平台本身究竟为两者创造多大价值。
咋一看团购这模式,我们会感觉这几乎是和淘宝天猫完全一样的东西,再类比来估值很容易就得出10个顶级互联网公司,6个会在中国的结论。但其实团购这样的平台和淘宝还是不一样的。
淘宝让生产者可以略过中间流通环节直接进行销售,这相当于大幅改变一件产品的成本结构,比如说一般产品可能60%的成本在生产制造之外的流通环节,那理论上淘宝是可以把这部分成本变没的。
对于饭店、电影而言,它们本来就相当于生产制造者,美团这样的平台是无法像淘宝那样从根本上改变它们的成本结构的,但确实会改变广告的成本和方式,原本要发传单,现在则要在团购网站上打广告。
从客户角度看,如果一家店真的比较好或者地理位置绝对占优,那它就会去哪里,不管有没有团购网站,这意味着团购网站只对开辟新客户有价值,否则会变成对客户有利,对商家不利,这与淘宝那种对两方都有益其实是不一样的。变成团购平台与商家两方博弈后,那越有实力的就越有定义规则的权利,也就越想去中介化。对某些大企业比如大的院线,合理的状况是到店的更便宜,团购的更贵,因为如果知道电影院,直接来了,那对这部分人不用支付在团购上的成本。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