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山寨商品 天猫引入“众评”模式
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此次的做法,北京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韬律师认为,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海量商品中,如何识别、评判涉嫌违法违规的山寨商品,一直以来都是难题,如果仅仅采用人工的方式,工作量太大、成本太高,也根本完成不了。
“但如果利用大数据的方式,将某些涉嫌违法违规的商品所具有的特定属性或参数都放入电脑系统里、让电脑去筛选,就能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张韬说,“这也有利于电商平台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众评”能形成客观公众认知
在天猫商城此次推出的打击山寨商品组合拳中,最引人关注的亮点,无疑是“大众评审”的引入。
事实上,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年底,同属于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便上线了“淘宝判定中心”,让用户作为大众评审员通过完成“判定任务”的方式,参与到卖家违规行为、平台交易纠纷等问题的解决中。
这些大众评审员通过公开招募组成,采取自愿报名+资质审查模式,由买家和卖家共同组成,符合一定条件便可申请。
从《淘宝网大众评审公约(试行)》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需要符合会员注册时间满一年、芝麻信用分大于等于600分的要求。
除此以外,买家还须同时满足会员等级大于等于VIP2、信用等级大于等于“三心”、近90天要求淘宝介入的交易笔数小于等于三笔的要求;卖家须同时符合信用等级大于等于一钻、近30天纠纷退款率低于行业平均值、申请成为评审员的当个自然年内无违反《淘宝规则》严重违规(含出售假冒商品)相关规定被扣分的条件。
在淘宝判定中心的网站上,法治周末记者看到,目前累计参与判定人数已经超过84万,而大众评审员成功处理的任务数量,也已经超过163万。
有观点认为,此次天猫商城的做法,可以看作淘宝网成功经验的推广。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宏光教授认为,相对于其他方式而言,大众评审更能抽象调查出,相关公众是否会对山寨商品形成混淆、误认的情况。
冯林分析称,天猫此次引入“大众评审”的做法,在降低自身人力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与买卖场景之间的互动。
“在引入大众评审员大量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后,能够形成一种公众的普遍认知,进而就成为了一种客观的评判依据。”冯林说。
“这种大众评审的方式,有点类似国外的陪审团,让公众在事实认定部分参与进来,群策群力。现在有很多大众参与的项目,比如‘众筹’‘众包’,对于这种大众评审的方式,也可以起个名字叫‘众评’。”张韬说,“这种做法也能释放电商平台所承受的一些压力。”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