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不刷单等死,刷单就找死?一位电商从业者记录
在腾讯科技今天的报道中也提到,上门服务 O2O、二手车 O2O、房产 O2O 等都成了刷单的热门领域。
刷单就像吸大烟
其实,做电商的都知道,“刷单就像吸大烟”,但现在的情况是不吸不行。在现有的平台下,用户需要一个直观的理由选择我们的产品,而很多电商平台上一项很重要的规则就是销量的排名。
其实在2013年以前,商家也刷单,但没有那么猖獗,因为在2013年以前,做电商还没有那么难,整个还是增量市场,但从2013年左右开始,整个线上的流量可能已经停止增长了,竞争就变得更加激烈。粥变成了定量的,但想来分的人变多了。
平台方每次出来一个新规则,就会有大量的人专门研究应对的方法,因为这里面牵涉的毕竟是利益。一方面是商家的利益,还有一方面是刷手的利益。
我有个朋友,今年2月份开始做刷单生意,整个公司规模不到10个人,到现在也不过5个月时间,每天的利润都能超过10万元,即使在各种平台方严打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业务。
这家电商巨头的反稽查已经是比较厉害的,但对刷单的从业者来说,这毕竟是有巨大利润可图的事情,整个就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打击的严格,就会有所忌惮,打击得不严,就会非常猖獗。
而对大量新兴的 O2O 领域创业公司来说,刷单更像是一剂猛药,商家有利可图,创业团队也借此获得漂亮数据。
平台给出的高额补贴吸引大量趋利之人,不仅吸引而来的真实消费者对平台无太高忠诚度,也存在着大量专为补贴而来的专业刷单人士,在《第一财经日报》的一篇报道中,甚至已经有了呈“团伙化”趋势的“羊毛党”,活跃在各个互联网平台,专门参加优惠活动赚取小额奖励。
虽然这对平台方来说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浪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短暂的数据繁荣——即使几乎每家平台都否认自己默认刷单,但这些漂亮数据在某种角度上也意味着“地推有力”、“高速扩张”,无疑利于对外宣传、打压竞争对手、获得下轮融资等。
要限制的不是人性,而是规则
究竟能不能打掉刷单?我是持悲观态度的,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因为对新入行的商家来说,刷单几乎是刚需,有需求就有市场。
事实上,反刷单是一个治理和预防的过程,需要从长计议。如果排名的机制不改,一定会存在刷单,要限制的不是人性,而是规则。
首先要先在源头控制商户、订单源的真实性;其次要有很好的监督机制,能够形成威慑力,随机抽检还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是加大处罚力度,比如有的外卖平台在用智能机器人直接监控异常数据,一旦发现刷单就直接关店;最好是再完善一下立法,彻底惩治刷单行为,毕竟职业刷客也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如果还冒着犯罪的风险,自然会吓跑一大批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