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这三点 BAT百亿投O2O只会打水漂?
第三: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数据开放
阿里巴巴的O2O从最早的线上线下导购宝到现在的喵街,都存在一个问题: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区分商业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因为阿里巴巴一直以来都强调数据的阿里体系内闭环,而不对品牌商家开放,这导致O2O布局一直未能与线下品牌商家形成融合。所以,现在的口碑结合支付宝,关键也在与这些数据会不会对商家开放?开放程度和工具方法是什么?
腾讯在微信上还是秉持了相对开放的数据所有权态度,微信将接口开放,一下子活了;而百度在布局O2O也一定会遇到数据的所有权问题,百度糯米的流量数据是否与商家的CRM共享?
百度的全网画像和标签有没有相对开放给品牌商家的姿态?
BAT巨头们还是习惯中心化的垄断竞争模式了,这需要认真思考一件事情:用户ID和数据的所有权。这也是线下传统企业所关心的,如果你说用户的ID和数据的所有权都是BAT的,那么线下传统企业就会很警惕和抵触,O2O业务形成闭环后数据全部在BAT的大数据里面却不属于企业。这也是阿里巴巴的喵街迟迟不能迅速推广的核心所在。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区分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BAT们要承认数据的所有权属于业务执行方,比如流量数据属于流量入口,交互交付等经营数据属于线下企业,但是在这个O2O闭环中的当事者都可以共享数据的使用权,大家可以基于共享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使用或者利用的共享。未来的数据一定是开放的,而且个人数据也会基于openPDS策略开放,所以不要再继续执着于数据所有权,而是用开放的心态进行数据的共享模式。在没有认清和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阿里的百度的烧钱只会打个水漂花花看看!
巨头们想要烧钱不打水漂还得看线下脸色?
当前O2O市场上的泡沫已经不可避免,除了巨头们的厮杀,还有众多的垂直领域的分享经济、专业服务和区域服务、社区服务等等在围攻。在BAT的O2O三国杀时,很多人说可能是美团和京东在三国杀中渔翁得利,也可能是滴滴、Uber等O2O新秀渔翁得利。实际上,真正有可能渔翁得利的反而是线下的传统企业。 百度的200亿O2O布局已经说的很清楚:通过“会员+“机制与商户共享客户信息,帮助商户建立自己的线上会员体系,培养忠实用户。商户在这一友好模式的激励下,将通过自身力量主动推广“会员+”,实现商家与平台互惠共赢的局面。这意味着没有线下商家的参与和主动,没有将自己的忠实用户推到这个“会员+”中,那就实现不了百度的会员+的O2O大梦。所以,百度想要200亿真正能够落到实处,还是要看真正有转型动力真正有O2O想法的实体企业。 传统企业最关心的商业本质有两块:流量-拓新,会员-留客。也就是新客户和老客户,商业的本质就是客户和创新,在原来传统的方式不能拓新和留客的时候,就要考虑用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也就是O2O来拓新和留客。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