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物流配送制约弱化:众包模式或是最佳选择
生鲜电商,这是一块众多电商企业既爱又怕的领域。因为产品的特殊属性,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以来被看做是生鲜电商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其实,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原有的供应链、保鲜、冷链、损耗等难题已经被一一破解,生鲜电商受到物流配送的制约正不断弱化。
生鲜电商
不过,在终端配送环节,如何实现最优选择,还是值得探讨。
自建物流,模式重却难专业化
表面上看,自建物流,对于配送团队和配送时效的管控应该是最理想的。京东(专题阅读)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就得益于其强大的物流力量,能够保证用户下单后货品当日送达。但是,这强大的配送能力背后,是物流体系建设的巨额投入和庞大队伍。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自建物流,团队达到一定体量能够满足配送需求,但很难承受因此带来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而小团队虽然不需要太大投入,比如每个门店配备一两名专业物流人员,但实现不了大范围覆盖,专业水准不高,无法满足配送需求。
因此,自建物流配送面临能力有限、成本高、配送队伍难以管理,单量增加就会出现配送不及时,很难标准化、专业化。它只能是实力雄厚的少数生鲜电商能够玩转的戏码,一般本地化生鲜电商很难支撑。
第三方物流,配送滞后损耗大
借力第三方物流配送,是生鲜电商普遍的做法。比如与顺丰合作,借助其成熟的物流体系和强大的冷链。不过,一个致命的缺陷是,第三方物流配送很难直达,必须经过一夜多个配送站点周转,才能实现次日达、隔日达。但经过这一番折腾,娇贵的生鲜很容易休闲破损、保鲜问题,用户的体验无从谈起,导致重复购买率非常低。
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配送生鲜产品在包装上要求很高,配送及包装物料成本占订单额的30%,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造成产品价格升高,逼着用户埋单,很难让用户接受。
众包物流,生鲜电商物流的新选择
众包模式,大众在可自由支配的碎片化时间内,发挥自己的体力或者才智进行“盈余性”的社会创造,实现高效、资源最大化利用、个体奉献的同时,参与者还能获得一定的回报。
在懒人经济方兴未艾,到家服务越来越被消费者钟情的互联网+时代,随着订单量不断增长,商家自建物流团队已经很难胜任。
众包物流是在共享经济兴起的背景下新兴的物流模式,所谓众包物流,是指把原由企业员工承担的配送工作,转交给企业外的大众群体来完成,通过招揽有空闲时间的人员“顺路捎带,随手赚钱”,成为兼职快递员,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