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布局移动支付 体验和资金安全受关注
目前在移动支付市场,三类支付方式均有各自份额。目前,互联网企业主导的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和O2O电子商务支付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尤其是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在近几年可谓是顺风顺水。二维码支付的推广得益于互联网企业庞大的用户数量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并且由于扫码支付无需额外的硬件支持,只需要手机安装相关的应用程序,使用摄像头就可以实现支付功能,加之互联网企业的巨额支付补贴,因此得到了用户的青睐。但是,扫码支付只是读取条码中的支付数据,然后借助网络实现远程支付,存在潜在的交易安全风险,所以央行为了防控风险也曾短期暂停二维码支付。
NFC应用推广仍有难题 利益和标准有待协调统一
银联、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主导的NFC近场支付的市场份额略显惨淡,只占移动支付市场整体金额的6%。虽然NFC支付有着诸如安全便捷等优点,但是推广具有一定难度。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NFC推广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NFC产业链非常长且构成复杂,利益难以协调。NFC产业链包括移动运营商、银行、终端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商户以及移动终端用户,如何开展合作以及协调利益成为发展的关键。在国内NFC技术标准统一之前,移动运营商和银联、银行凭借各自的优势,都试图主导NFC移动支付产业。但势均力敌的竞争使得二者均没能成功在移动支付领域战胜对方,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NFC支付的细分技术路线众多,没有统一的标准。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和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之争历时多年,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明确金融行业标准以13.56MHz作为近场支付非接触通信技术的基础,但是市面上依然有许多解决方案,仅基于SIM卡的方案就包括了NFC-SWP方案、全终端方案和NFC-SD方案,更不用说基于云平台,绕开SE安全模块的主机卡模拟技术(Host Card Emulation,HCE),复杂的解决方案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导致目前NFC支付市场规模较小。
移动支付趋势不可逆转 支付体验和资金安全引关注
移动支付代表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现金生产力,是将线下支付和线上支付融合一体的新型支付方式。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虽然势头很盛,但是各方利益博弈也使得市场现状并不稳定。整体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亮点支付业务,缺少支付场景的普及和支付硬件的推广。但可以预见,随着智慧和信息化城市的建设,移动支付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必然能够深刻融入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Research的市场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网民认为移动支付需要改善的问题中,提高交易安全性排名第一,达62.4%。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