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生鲜电商究竟“难”在何处
2015年春节期间沱沱工社爆单,引发配送延迟问题,日前,沱沱工社微博的几分道歉信对于订单延迟的处理似乎也未能让所有消费者平息,其他生鲜电商同样如此,冷链投入巨大似乎并未与订单承接能力成正比,竞争激烈的生鲜电商中却鲜有盈利者,生鲜电商行业被打上了“难做”的标签。平台类生鲜电商已被天猫和京东垄断;而垂直生鲜电商:顺丰优选、沱沱工社、我买网等,因其具有庞大的财力支持或者市场先发优势,成为争夺生鲜电商的主力品牌。进入2015年,整个市场规模的继续增长,订单吞吐能力和商品服务体验是否还是制约生鲜发展的核心因素?生鲜电商究竟“难”在何处?
难点一:生鲜商品的非标准化问题
生鲜产品的非标准化是生鲜电商发展重要难点,由于农产品实现标准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品种多样,且单一品种因成长过程中收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个体之间差异大,品质难以控制,很难像其他产品一样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与销售。同时,不同农产品的存储温度要求也不一样,对于电商的仓储和配送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非标品主要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在网上看到的商品光鲜,如颜色鲜艳、大小一致,但用户拿到却发现大小参差不齐,颜色暗淡,大大降低用户的购物体验。
难点二:损耗居高不下
根据资料统计, 我国现在的果蔬在物流过程中损耗近三成, 生鲜电商的物流损耗普遍在5%-8%,有的甚至超过10%,而在配送成本上,基本上都超过20%。损耗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运输存储,人为损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沱沱工社遇到过明明是原生态的黄瓜,但用户认为品相不好而退货造成损耗。所以生鲜电商从业者,如果没有降低损耗的办法,亏损几乎是一定的。有电子商务人士指出, 生鲜电商最大的瓶颈在于时效要求较高的冷链物流配送和较大的损耗带来的成本困扰,高成本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