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渗透饱和县乡村暗流奔涌 电商发力农村市场
在县乡村采访,我们会不时看到刷墙的电商广告。有些村都把“淘宝村”当成了当地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时尚象征。其实,做电商的平台或企业,在推动电商下乡过程中发现,农村电商真的还有一段路要走。
首先,是众多的潜在网民等待“唤醒”。除了农忙时节,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里,在农村生活着的多是老弱妇孺,青壮年多在城里务工。而被视为农村主要购买主体的人恰恰是不太熟悉网络的人,这些人中甚至有的连网络都没有接触过。
有人认为,在都市里务工的人会把网购理念和生活方式带到农村,而实际上,对在都市里生活习惯的年轻人来说,农村对他们的吸引力早已大大减弱,他们甚至不愿回到乡下而在城里买房置业。
为了“唤醒”上述那些不熟悉网络的人成为电商消费者,京东的“乡村推广员”,易田的“导购员”实际上就是在弥补农村电商这些短板儿。通过培训来“唤醒”农村网民,让他们熟悉并习惯网上购物,成为先行的电商企业或平台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
其次,物流配送成本高、配送量小,也是让农村电商眼前纠结的。
采访中,就有一位姓黄的电商老板说,他送货的范围在5公里左右,有时跑大老远到一个村,就送一袋大米或者一桶食用油。距离要是太远就不划算,有时为了减少成本,想凑够一车货去送一趟吧,老百姓就有意见,甚至就不要货了。
电商看到了农村的潜在市场,是因为农村人口众多。但同都市不同的就是人口分散,配送线路不容易合理统筹以分减成本,这对电商下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不过,黄老板对未来还挺有信心的说:“等大家都习惯网购了,销量就上来了,自己送一趟也就值了。”
物流成本过高,导致目前各大物流公司都把货送到镇里快递点,之后,让用户自行上门取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商在农村的吸引力。尽管如此,黄老板还是信心满满,相信“这一天总会来。”黄认为,“无论配送量增加,还是配送成本降低,都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要关注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做主动的商品推送,也是电商到农村必须有的思维方式。
在农村,虽然传统台式PC电脑很少,但是智能手机有了很大程度的普及,这确实给电商企业进军农村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农村生活的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面对面社群交流习惯,智能手机的使用深度远远不如都市人。所以,到县乡村做电商的企业或平台,要根据时节不同、人们生活采购习惯不同,以及对商品采购品类的不同,及时调研,针对性地向智能手机使用者推送应时商品。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