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重塑苏宁:“零售CPU”如何连接一切
物流高于一切,对接第四方物流
苏宁和阿里为什么会联姻?自然是双方都有彼此看中的亮点。苏宁最吸引阿里的正是供应链、物流、服务,而物流又可以说是整个战略体系中最核心的一环。物流被张近东视为苏宁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的核心力量,他认为,没有物流,互联网零售就无法落地。
苏宁物流现在有452万平方仓储面积,覆盖40700个乡镇,90%以上区域实现次日达,260条干线运输路线,同时还有接近一万个未来服务站,这个物流体系未来进一步可以成为第四方物流平台,可以为广大的第三方物流平台比如四通一达和顺丰提供服务。
张近东表示,截至目前,已有美的、创维、华润太平洋等一千多家企业共享苏宁的物流资源,70%的苏宁易购平台商户在对接使用苏宁的物流服务,而和阿里的合作将为苏宁物流的开放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四季度,面向第四方的苏宁物流云平台将正式上线。和阿里巴巴战略互投之后,苏宁物流还将接入菜鸟物流系统。
对于O2O服务来说,物流无疑是命门。成也物流,败也物流。好的物流能够提供更加极致的用户体验,是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一环,此谓成也物流。可以预见的是,苏宁强大的物流体系,作为其三核CPU中强劲的一核,将使其开放平台能更好地服务于其O2O合作伙伴。
苏宁重塑,其他巨头能学到什么
苏宁已经走过了25年,与很多互联网公司相比无疑属于老将。尽管一直以来,苏宁等传统零售公司的转型并不被看好,但是苏宁对于转型所做的尝试中展现出来的互联网思维以及想象力却令所有人震惊。
作为一家已经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敢于自我革命,打破现有格局,重新探索了一条宏达但充满风险的道路,国内的其他企业能学到什么。
首先,是顺势而为。优秀的企业,能够敏锐嗅出行业变革的趋势并投身于趋势中。即使是巨头企业,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商务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也必须时刻枕戈待旦,才能不被淘汰。在线上线下融合已成大局的趋势下,坚守线上或线下皆不是明智之举。顺大势而为,才是希望之所在。
其次,是将变革写进企业基因。纵观巨头公司覆灭的案例,大多数企业并非死在不努力,在拼命与自己的同行竞争的时候,却发现最后颠覆他们的却不是同行。如诺基亚公司,彼时在手机行业无人能敌。其理念是永远比竞争对手高一倍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最后打倒他的不是三星不是索尼,却是苹果和谷歌。
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外部客观条件的不同,应对策略的不同,必然导致结果的不同。其实,无论是开放还是封闭,都未必是坏事。Google的开放孕育出一个Android,而Apple封闭,催生出ios生态。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应对策略才是王道,企业在做出策略时应结合趋势以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考量,依葫芦画瓢是画不像的。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