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O2O负重前行 烧钱求“鲜”能撑多久?
“生鲜电商几乎每一单都要亏钱,附加值不高的普通水果甚至每单亏上个几十元。”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如此描述生鲜电商的现状。损耗大、物流成本高仍是生鲜电商面临的最大难题。“想象一下,生鲜食品的二次包装需要人手,储存需要建冷库,配送需要全程冷链,所以每个环节都是钱。”本来生活网华北区总经理李小多直言,生鲜电商的门槛很高,小的创业团队“很难玩下来”。而生鲜电商的物流损耗普遍在5%到8%,有的甚至超过10%,更是在冷链供应和极速物流带来的高成本基础上“雪上加霜”。正因如此,负重行驶的生鲜电商步履缓慢,与平台性电商互换资源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天天果园市场总监陈嘉杰表示:从市场份额来说,水果电商现在是蓝海,而从进入门槛来说,水果电商已经变为厮杀激烈的红海,因为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都是重资产模式,大家都在负重前行。“不烧钱不行”。
有些夸张的是,国内至今3000家生鲜电商还未有一家盈利。之所以赔钱赚吆喝,在于潜在市场需求十分巨大。目前生鲜电子商务的渗透率仅有1%左右,远低于电子产品、服饰、化妆品等品类,潜力尚待挖掘。加上全国每年的生鲜消费量高达7亿吨,电商大有可为,引得行业不断扩军,踩着荆棘也要探路。
【行业痛点】
全程冷链“掉链子”
不久前,生鲜电商“摊上事儿”了。知名作家六六在京东商城天天果园买到一箱腐烂的山竹,却得到回复“不予退货”,引发了业内关于生鲜O2O冷链问题的探讨。
记者采访多位曾在生鲜电商平台购物的消费者,情况不甚乐观。首次“尝鲜”的张兰有些气愤:“承诺的次日达,隔了两天才送来,芒果都烂掉了,西瓜也不怎么新鲜”。而点击各家电商生鲜产品的评论栏,“配送慢”“不新鲜”的相关差评不少。
冷链,无疑是生鲜O2O最重要的一环。不过,有的生鲜食品因保存配送温度不够导致变质,有的却冷冻过头。消费者徐女士说,她曾经在一家网店买到冻坏了的白菜:“表面全是冰,根本没有新鲜蔬菜的清脆。”曹先生曾在4个不同的生鲜电商处买过冰鲜产品,每次都生气:“要么是硬邦邦的冰肉,要么是变质的鱼。”
“每一种生鲜品的保存温度都不同。”本来生活网仓储总经理徐敬表示,如热带水果储存温度高些,车厘子则必须保存在0℃到4℃,当前冷链配送控制的难点是冰鲜产品,其保存温度在﹣2℃到2℃。一旦冷链断裂,环境温度上升,细菌将会加速繁殖,超过5℃则会变质。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