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拯救了快递员?
投入如此巨资,动力在哪里?最现实的考虑还是提升快递效率,改进用户体验。现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已经解决,最后100米才是绕不开的门槛。“等待,还是等待,这是我们去不掉的成本。”陈贤红说。
即使在快递业大面积上马自动分拣系统的今天,收派件仍然是劳动力密集环节,逐年上涨的业务量和人工成本已经让快递企业不堪重负。陈贤红告诉《中国企业家》,申通最近两年快递业务量上涨30%,每年人力成本上涨幅度超过10%,侵蚀了公司盈利。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4年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2%,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单日最高包裹量超过1亿件。按照阿里菜鸟的估计,到2020年中国日均包裹数量会超过2亿个,如果按现有模式运作,快递业将不堪重负。
智能柜的出现让快递业松了口气。
根据丰巢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快递员上门派件,每成功派发一单平均耗时7分钟,而如果使用丰巢自助派件,每成功派发一单平均耗时3分钟,平均估算快递员人均效率可提升1倍。这意味着人力成本压缩一半。如果用智能柜送生鲜食品,成本压缩更为明显,乐栈CEO汪玉玥告诉本刊,目前每单外卖的配送成本在10元左右,而使用乐栈柜子可以把每单成本压到1元,“一旦智能柜大规模推广,对外卖行业将是巨大的改变。”
另一方面,智能柜和各地推进的智慧城市、科技物流等项目结合,也能争取到一些政府补贴。据卞勇透露,在厦门、福州、杭州、青岛、潍坊、成都、石家庄等多个城市都有类似项目在进行,“一个通过验收的成熟智能柜站点可以拿到1万元到3万元补贴”。更重要的是,得到政府支持后智能柜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进入各大单位、学校和小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