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出重拳打击“职业差评师”:“封号”是手段 诚信是目的
阿里巴巴集团公众与客户沟通部—媒体合作部的杨树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集团的“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是由多个数据模块组成的,背后包含了大量沉淀下来的数据和精密的算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数据指标就是差评师的行为习惯,这相当于让模型熟悉差评师人群的特征,从而实现“精准打击”。
那模型会不会“误伤”正常的网购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评价呢?“删除差评之后平台会向买卖双方发出通知,整套打击差评师的机制是有申诉机制做保障的,如被误删,买家可以随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平台反馈。”杨树透露,截至目前,该模型已精准处理了近500万个职业差评师账号。
与差评师相反的是,职业好评师则主要通过“刷钻”等方式,为卖家积累信用,营造虚假的信誉。“‘职业好评师’其实就是所谓的炒信、刷单,这些行为也是阿里巴巴平台严格禁止的。目前平台已经就刷单问题清退了一批天猫商家和物流合作伙伴。”杨树说。
网购诚信期待社会共治
尽管阿里一直“重拳”打击网购中的“职业评价师”,但中国质量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这种以“评价”为职业的群体仍然非常活跃。
当记者以卖家的身份和淘宝新手的身份,在QQ上咨询一些“刷钻”和“差评师”时,他们竞相出价,有的甚至还提出打包价,保证记者既能迅速提升信誉等级,又能通过“差评”很好地打击同行。
“阿里的做法对于构建网购质量诚信体系肯定是有利的,但如何鉴定职业差评师和职业好评师是难点。要真正建立诚信的网购环境需要卖家和买家的双重配合,这也是难点,主要原因是信用评价机制存在漏洞。我个人认为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此类带有目的性的评价,还原真实的网购评价,给消费者真实的参考标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表示,“未来网络诚信建设肯定是趋势,相关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以及卖家都会积极参与到诚信网购建设中,给网购一个真实的评价环境。”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